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艺文化译丛》系列在家里那个小县城只有《日本手工艺》出售,本来打算到了帝都再买,只是火车上单调无聊,也就狠狠心买了下来。
此书是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所撰。关于柳宗悦的生平,百度百科有介绍,这里暂不赘述。此书是一本针对于青少年层的民艺普及读物,写作形式是旅行手记,相当有随意性,文笔优美,笔尖流露出作者对于日本民间手工业的热爱及急于挽救的感情,颇类似于时下那种对于国内传统手艺的叹惋情怀。
本书的插图都是小幅手绘,让人不禁联想到日本古代各家族的家纹,生动而又不失典雅。书后的大量注释也是浓重一笔,关于器物的注释做得很扎实,而对地名的注释则说明古今对照,算是一个小资料整合。
时间回溯到十九世纪中叶,日本明治维新之时,全盘西化的年代。当然由于地域的问题,有些地方西化较深,有些地方还处于所谓的“未开化”阶段。西化带给了日本很多便利,让其强大起来,但也给日本传统手工艺带去了不利的影响,正如柳宗悦书中描述的那样,很多失去了传承,未能继续流传下来。
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过程是值得研究一番的,可惜我对近代史并没有太大兴趣,偶尔会带着一种怀旧情怀去看待两国这段时期的历史。当然并不是一味的怀旧,我更多注意两国对待传统的态度,走极端的人自然不会对传统抱有太多的同情,认为旧的就是要破坏掉,盲目学习他人,其实在我看来这不过是“邯郸学步”罢了。
其实在对待传统方面,日本也走过弯路的,这点来说中国的确应该重新看一下自己走的路,再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适合走的路。而不是走两种极端:过度保护和完全毁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传统也是在时间的推动下不停调整自己的框框去适应时代,所以当下保护传统,不妨去添加一些改变的元素,或许效果更好。当然,添加是要有个“度”的,任何过度或者达不到“度”的行为对于传统来说都是一种损坏。这个“度”要如何把握,或许只有在逐步的实践中才能找到。
本人表达能力有限,前后的逻辑关系并不是那么明显,当然也限于自身学识的不足,胡侃一下而已,各位看客就不要太当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