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率军抵抗来西北方的西夏军队的侵犯。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他军纪严明而体恤士兵。他对于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感同身受,他与士卒同甘苦,他慷慨悲歌,唱出边防将士的心声。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转眼又是秋天。看北雁南飞毫无留恋,边防将士或许也会似王湾那般希望雁足传书,以报平安;耳边“马鸣风萧萧”,羌笛幽咽,号角连绵。心中回荡着挥之不去的苍凉幽怨;望群山连绵将残阳遮掩,暮色苍茫,长烟弥漫,隐隐约约只见孤城城门已关。
长夜难眠,思绪万千。想起万里之遥的乡关;想到西夏虎视眈眈,燕然未勒,归家无期;想到朝廷腐朽,奸臣当道,壮志难酬;想到边地苦寒,将士艰难;想到……千重愁,万种怨,只能饮一杯浊酒,化在心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读罢,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悲壮之情。悲壮中也有无奈,有愤慨,有心酸。不禁想到,唐诗宋词之中,有几个人不是如范仲淹一般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一生坎坷。一部唐诗宋词的历史,就是一群有志文人的血泪史。你看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你看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你看杜甫“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你看辛弃疾“可怜白发生”……
面对不幸,他们本可以像陶渊明一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既然朝廷腐朽,皇帝昏庸,无力回天,不如隐居田园,悠然度日。
但是,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执着坚守,矢志不渝。范仲淹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东坡还希冀着“西北望,射天狼”,陆游临死还嘱托孩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腔爱国,鞠躬尽瘁,死而不已。
我曾经不理解这些人:国家不爱你,你为何还要却对国家不离不弃?这是不是愚忠?
书读多了,慢慢懂得爱国不需要理由。正像泰戈尔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陶行知也说国家优缺点,我们就去改造他,而不是逃离他。
真是有了这些人的在困厄中的坚守,有了他们改造社会的努力,才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他们的精神照耀着世世代代人的思想,催人奋进,发人深省。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