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说我瘦了,或许是许久未见才这样觉得;但我也照镜子回想了一下,和18岁比,好像确实很多不一样了。
18岁之前,终极目标是高考,在自卑和孤独的双重挟持下挣扎着奔赴了我的高三,那时候对学习有动力,但并非兴趣。好在遇到的师友对我都很关照,父母也用他们的一切托举,让我能专心学习,以及那个想用一次次考试成绩来证明能力的不服输的自己。
18岁是一个转折点,从超强自律的高中到了极度松散的大学,四年时间一晃而过,留下是友谊的缩影,几次旅游的回忆,养成了一个人去看电影的乐趣,遗憾的是远离了阅读;孤独的根号三觉察到了自己的孤独然后慢慢适应,但无法自洽。翻看那时的照片,婴儿肥给本就咬肌发达的下颌线增添了肉感,浅淡凌乱的双眉在满脸青春痘里若隐若现,肿眼泡的内双也让我不那么喜欢我的18岁(现在已经喜欢了,每一段回忆中的自己)。
22岁工作,又是一个转折点。前几年身份转变调整和工作焦虑带来的内耗,不比大学时下午睡过头醒来宿舍仅我一人那种无言落差少。周期性的情绪低谷如影随形,很多以前可以带来炸裂开心的事物也变得索然无味,尝试过很多新的事物但是坚持下来的不多,给自己定了高标准但总因为拖延而无法全部达成,然后就无限内疚和极致压抑。
站在27岁的现在,婴儿肥已褪去,眉毛依旧浅淡但会定期修描,青春痘也不是拖家带口来侵扰而是想起我了便来一、两颗探望。还记得24岁到25岁那两天,不知为何过得很痛苦,甚至精分地以24岁写信给25岁来帮自己撑过那段时间——好在是熬过来了。
是什么时候开始沉稳下来的呢?是26岁重温《2001:太空漫游》小说四部曲的听书,和阅读《星际穿越》同名科普开始?是阅读《当下的力量》这类书籍开始?是我开始在阳台做不同的植物实验就想感受他们的“生命自有出路”开始?是我开始养鱼和小乌龟开始?还是我开始主动选择社交和独处而不再是被动接受开始?或许都有吧,阅读和自然带给了我精神世界极大的满足和希望,学习也变成兴趣在牵引,感觉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未知等待我去探索;写作也从曾经的应试,变成从大脑流淌到笔尖的情绪表达;这一切也让我更清楚认知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
说来也巧,近两年读的好几本书虽然标题、主旨都不同,但是我都在里面读到了我需要的四个字:“活在当下。”
目前来说(因为未来不可知),我最喜欢我的27岁:譬如昨晚喜欢当时情绪低谷的泪流,此刻最喜欢秋夜晚风裹挟着的、更加温柔和强大的、可以主动选择和享受孤独的“根号三”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