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超然研习社的第2篇原创文章
在学生时代,老师在期末会给每位同学写评语。大部分老师写的内容我都记不清了,唯独有一句批评的话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还记得。
这句话这么写:你的同桌及前后桌都是非常厉害的人,为什么不向他们看齐,好好学习呢?
一句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把我一学期的努力给否定了。更让人沮丧的是,这句话表达出了一种强烈指责的态度,言下之意是:你没有好好学习,太不应该了!
不知道你是否曾经被他人以这个句式问过问题。
事实上,我们到处都可以听到这种话,小到生活的细碎事项,比如:另外一部电影更好看,你为什么不去看?大到关乎人生决定的事情,比如:你买房为什么买在这里,对面的更好,为什么不买对面的?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会陷入沉思,然后越来越觉得对方说得很对。啊,对对对!你看他说“为什么不”的时候,态度是多么坚定!我为什么没有早点想到?于是,我开始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可能判断能力有问题。既然这样,我之前所做的所有决策,是不是也都存在很多问题?完了完了!
但是,等等!
对方说的就一定对吗?说的那些都是观点,观点有对错吗?就算他的观点有可取之处,适合我吗?他真的比我自己还了解我吗?就算他真的很想跟我分享,是不是能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呢?
我只想说,有毒!
到底有多毒?
感叹一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什么不”,明明是个疑问句,听起来却像是祈使句、反问句。明明只是一句话,听起来却像一段话。
必须承认,有很多人讲这句话,是真的发自内心想要帮助别人,给他人提自己的建议。可是,这个句式在一部分人看来,有一些反作用。
这个句式,威力究竟大在哪里?
1.事实扭曲
我问你,你为什么不去过一种高品质生活?
听到这话,你会不会有打我的冲动?
因为这句话存在一个明显的谬误。谁不想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这是想不想的问题吗?于是,这话一出口,很明显可以听出后半句是一个很滑稽的内容,你就能判断我整句话都是在胡言乱语。
然而,总有那么一些扭曲事实的内容,是隐性的。整句话说出来,看上去是那么地合理。
比如,就像开头所说的那样,“为什么不好好学习”,这句话,从一个老师口中说出来,可以让人把目光全部聚焦在“为什么”上面,而默认了我“不好好学习”这件事是真实的。当我爸妈看到这样的评价时,我百口莫辩。
2.观点植入
为什么不买对面那个楼盘的房子?因为它比较好啊。然后就是一通解释,一二三四,最后综上所述,它比较好。而且,我的朋友个个都说好。
当对方这么说话的时候,他就是在将他自己的观点强制注入你的脑中。“为什么不”这个句式,连事实都可以扭曲,就更别说人人都有差异的观点了。
而人与人的交谈发生在电光石火间,你根本没有时间去正确判断,对方说的究竟有没有漏洞,对方提议的内容,究竟适不适合自己。你只会越听感觉越有道理。
这样一来,原本你内心坚定认同的观点,就受到了莫名的冲击,你陷入了很困难的自我斗争。也许对方是在真诚地给你提建议,也许他是真的希望帮你消除一些信息不对称,但他表达的方式可能会毁掉这份初心。
观点植入之后,甚至有可能驱动行为。
想法不坚定的人,可能没有经过判断,就直接听从了对方的意见。结果,对方高兴地走开了,留下你去为自己决策的一切结果承担责任。
3.精神操控
如果说,事实扭曲有可能是无心之过,观点植入或许是事与愿违,那么,用“为什么不”这个句式,实现故意对他人精神操控的人,就是彻底的坏。在哪个领域你能经常听到这个句式呢?
成功学。
比如:你为什么还不买我的课程?
你努力了那么久,有结果吗?我的学员,一年、半年、两个月,个个盆满钵满。是什么促使你直到现在还不愿意下单呢?
再比如:你为什么不想改变呢?你为什么不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呢?
言下之意,不买课,就等同于对自己不负责,就等同于执迷不悟,不思进取。你看着办吧。
无意冒犯,并不是所有培训和卖课都是糟糕的,市面上确实有很多优质的课程。但不得否认,这样的话术,确实是一个常见套路。它就像一剂麻醉针一样,听完后,你就醉了。
既然这么毒,那怎么办?
我们总是希望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能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但是,如果在这过程中,你发现对方的话可能有陷阱,那么你就要提高警觉了。比如,听到了“为什么不”句式。
我想告诉你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而这种价值感很大程度来源于外界的评价。人一旦遭遇否定,第一件事就是怀疑自己。所以当你听到“为什么不”的时候,你可能会马上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会真的尝试去回答这个问题。
这时候,你就中圈套了。
你不会时时刻刻都遇到真正对你好的人。有时候,你也会遇到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破坏社交边界,展示他自己价值的人。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
你可以暂不回答对方的任何问题,先想清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同时探明对方的真正意图,再权衡判断。
既然我们知道“为什么不”句式的杀伤力,那么自己在与他人对话的时候,便要慎用。
请不要以为,你并无伤害他人的本意,便不以为意。更不要认为,你只要控制自己做到谨言慎行,学习正确的话术,就能避免问题。
当人有着充足自信,或者渴望展示价值的时候,势能过高,就很容易侵犯边界。此时,错误的话可能是本能地脱口而出的。
所以我认为,正确的心态才是平等社交的关键。
你要打心底里意识到,世界观人人不同。每个人的眼界不同,偏好也不同。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你所认为正确的做法,代入到他人的视角,有可能是很离谱的行为。
当你希望与他人分享时,你可以阐述事实,也可以表达观点,但别要求对方必须要同意你的观点,更不要把“对方是否接受你的看法”这件事,跟任何道德、责任、尊重捆绑在一起。
只有你用批判性的心态去分析问题,去与他人交流,你言语所自然表达出的内容,才能帮你维护好边界感。
这时候,你说的就不是“为什么不”,而是“或许你可以”、“要不试试”、“你觉得......如何”。这样别人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对话,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既然“为什么不”有毒,那我们就永远不要用吗?未必。
什么意思?什么毒蜥?
我们都知道,既然叫毒蜥了,那它一定是有毒的。毒蜥在捕猎的时候,它的毒液通过牙齿渗入唾液,再注入猎物体内,以达到麻痹对方的作用。这是不是像极了别人对你不断地输出“为什么不”,最后说得你摸不着头脑。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毒蜥的毒液,能够分泌一种叫毒蜥外泌肽的物质,能帮助它自己调节血糖。对别人来说是剧毒的东西,对自己却大有裨益。
那么,让我们回到主题上来。
如果向别人说“为什么不”,是一种观点的强制注射,是边界感的破坏,是毒蜥的毒液,那么,对自己说“为什么不”,是一种自我调节与反思的过程。
因为,你自己与自己并不存在什么边界问题。你可以毫不避忌地问自己各种“为什么不”的问题,不仅不会制造什么冲突,还能产生正向作用。
我为什么不多学一点知识呢?
别人提的建议对我真的有帮助,我为什么不采纳呢?
既然我无法改变环境,那为什么不换一种心态去应对呢?
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总是去批评别人,但是,你必须经常自我批评。这对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对抗人性的偏见,有很大的好处。这会帮助你变得更加理性。
除此之外,“为什么不”还是一种催化剂,能够促使你提高行动力。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为什么不”,有个死对头,叫做“为什么要”。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比如,你在讨论读书这个问题。
观点一:我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既占用了我生活和娱乐的时间,书里又不教我什么快速变现的方法。所以,还要读书干嘛呢?
观点二:为什么不读书呢?读书既能增长我的见识,又能提高我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那为什么不读呢?
你看,当你用“为什么要”去思考的时候,你看到的都是困难、缺点、风险。而当你用“为什么不”的句式去思考的时候,你看到的都是机会与价值。
“为什么不”,在自我反思的时候,能为你提供一种热情,让你对行动更加渴望。这也许是它看起来像祈使句的原因之一。
收篇之语
刘润老师在他的书《底层逻辑》中,曾写过这么一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一种危险的注射器:“为什么+观点”句式。它把人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为什么”之上,从而忽略了后面观点的真实性。这非常神奇。
我便是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启发,才开始去注意那些我们平日里的对话,还有没有别的神奇现象。最后,让我找到了与“为什么+观点”非常相似,但更加危险的“为什么不”句式。
它不仅能阐述事实与表达观点,同时也有谴责过错和驱使行动的力量。所以,它经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家伙利用,去操控他人。
正因如此,我们在与他人交谈的时候,要警惕这种句式。同时,自己也要谨慎地运用,以免在不经意间带来消极的效果,让你失去了本来帮助别人的初衷。
但是,“为什么不”句式对于自己,却有奇效。你在反思的时候,它会引导你正面思考,积极行动,而不是犹豫不决。
中文真的很有意思。一句话虽短,却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因此,要想运用自如,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我们的文字和语言。不要想当然,别以为表达得差不多就行了。在你看不见的层面上,自己所讲的每字每句,都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因此,提高对文字的敏感度和分辨率,是我们都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