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正!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作为一名初入教育行业的“菜鸟”,面对教育这扇大门,我深刻的意识到要想真正打开它,这是漫漫长征路,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读《不跪着教书》前,是书名的独特吸引了我;读《不跪着教书》后,是作者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启迪了我。
《不跪着教书》是著名教育家吴非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吴先生本名王栋生,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在书中吴先生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完耐人寻味。到底什么是“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又该怎么教书?带着期待与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一边读一边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也引发我的思考: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怎么样做呢?在这本书中给了我明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以身作则。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实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给与学生快乐与幸福的人,一个能够感染学生,给与学生良好品德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想起来就会含笑于心的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备精湛的教研能力。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难。初入课堂,尤其在乎自己的课上的如何,学生对这堂课的反应怎么样,如何才能更好的提升课堂有效性,这些都是我这个学期在思考的问题。豫章的学生都是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我要像对待我未来的儿女一样认真精细地善待每一位学生,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培养地理思维并运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在课堂上的人文意识、专业技能,包括对学生的态度,亲和幽默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念与兴趣。我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地理,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地理的方法,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作为一名老师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识,学会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力求创新,这也是“站直”的教师的追求所在。
“不跪着教书”,教师还应与时俱进,永具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教师。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有效性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我必须十分重视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每一节新课的导入,我都会利用各种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点进行引导。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我自己扮演气象播报员,用各种天气现象引发学生思考。除此之外,我还利用各种现时的电影电视音乐节目等,与所学地理知识结合,充分引起学生兴趣并学习。当然,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发展、创新的同时,自身也要不断创造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多读地理相关书籍,比如《中国国家地理》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份杂志,它不仅仅是专业地理知识,还包含很多各地风土人情,非常吸引人。有专家说,以前的知识是50年更新一次,而今天每三年就要更新,甚至更短时间。可见多读书,不断学习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意味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的教育放在首位,同时严格要求自己,立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