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是一个奇特的地方,来到这里的人都说很好,很喜欢,很有意思。
在省社科院内,和一大片树木吉祥草为伴。大树都长得有三层楼那么高,脚下头顶都布满绿色。
社科院是比较有历史的老院子,除了车站北路的那条路通向正门外,还有一个门。在东边,出去是一条小巷子。路边是几棵大树,路上落满白色的粪渍。再往前走一段就是国防科大的后门了。
这边比较热闹,有很多的商铺和小吃店,home里的人每天会到这里来买晚餐。
人们的评价
7月26号,脖子上挎着相机的黄先生住着拐杖走上斜坡。黄先生是社科院一楼的培训学校的学员,已经在这里住了快三个月了,习惯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坐在石凳上,听鸟叫“早上我还听到了喜鹊的叫声,不知道今天会有什么喜事”。一只灰色的长尾巴鸟儿刚停到树枝上,“体型比较大,头顶那块颜色深,这是鹦鹉。”他说。自己学习摄像,最喜欢拍的就是鸟,希望自己和鸟一样自由就好了。树林里有鹦鹉、八哥、喜鹊、白头翁等。
“注满三个月就要滚蛋了”,他说自己还想在这里再住三个月。虽然寝室没有互联网,不能看电视,但是“我肯定怀念这些学员啊,离开这里大家再见的机会就少了。而且这个地方环境好,有这么多树和鸟。在这里心能静下来。我到现在还是单身,所以喜欢简单的生活。”
石先生,67岁,湖北武汉人,八年前退休住到这里。夏天睡觉从来不开风扇和空调。“这里树蛮多,没有那么热。我以前是烧锅炉的,大热天穿着棉袄给几千度高温的锅炉加煤,都不热的。”傍晚太阳的热度过去,他会站在社科院大路的外栏杆处,那边面对着烈士公园,凉风从公园的大湖吹过来,很舒服,他一般都会站在栏杆边上和大院小区里的娭毑嗲嗲聊天。他说“这个湖是个死水潭,到冬天刮大风的时候,臭死了。原来一直连着浏阳河的,后来修路就截断了”一条铁路就建在旁边,“那是连接武汉和长沙的铁路”。
陈纯,潇湘晨报湖湘地理实习生,home志愿者,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闻系学生。
跟着老师做湖湘地理的稿子,来到走了这里。“在外面看,这就是一所老房子,只是是不比别的地方多一些,绿色多一些。真正吸引我的是里面的人。我喜欢home里面的气氛,大家一起做事情,为了公益和环保,真正是遇到了这些人。来了就不想走了,你说是不是一个好地方?”
师壮:西安科技大学学生,home接待的第一个沙发客,上一站桂林,下一站回到西安。
“这个地方的环境很好,很幽静。里面的展览也很有意思。”陕西榆林男孩子,在沙发客网站上看到长沙home可以接待沙发客,就写了邮件发过来,顺利成为home第一个沙发客。对这个地方的感觉是“这个地方位置比较偏,感觉不好找啊。”
志愿者服装
Home里面经常出来的志愿者,一共有10个,大多数都是大学生,去年“在路上的放映者”活动在大学城吸引了他们,那场电影叫“地球很美有赖你”。
他们的衣服就是黑色的T恤,胸前是“在路上的放映者”的英文,两边胳膊上是他们的网站和在路上的放映者的中文。孙瑶说带着荧光粉,在日光灯下呆久了,出来再外面的黑暗中,那些有荧光的地方会特别的亮,女孩子特别喜欢。龙山说衣服不像志愿者们收钱,只要在home做满100个小时就送给志愿者。
吃饭
Home是非盈利的公益组织,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但是龙山觉得志愿者们来到这里已经免费贡献了自己的劳动力,不应该让他们吃饭也自己掏钱。
每天的基本的打扫请了一个清洁阿姨,胖胖的黄阿姨早上8点过来花三个多小时在整层楼的各房间打扫卫生,把垃圾清理干净。除此之外,其他的东西都要志愿者们自己做。除了日常的接待访客,端茶倒水,介绍展览内容之外,这些女孩子还要写值班日志,汇总一天的访客到访和账目等情况,列举发现的问题。男孩子比较稀缺,一些体力活都是女孩子在做,想搬梯子,挂窗帘等事情。龙山笑称她们“都被我练成了女汉子”。
Home留有4间客房,每个晚上有一到两个志愿者留下来,有一间房子里面放了一张床垫供他们休息。
7月30日晚上,home留宿的除了2个志愿者外,还有一个沙发客,是一个男孩子。床位不够。
龙山叫上杨蕾和孙瑶一起上三楼搬一个高低床。是那种可以拆卸的铁架子床,一整不好从门里出来,要先拆成部件搬到楼下。龙山要从楼下拿锤子上来拆这些,杨蕾直接用手掌用力往上顶那个铁架子,龙山惊呼女汉子。
忙完架子床,龙山觉得是女孩子住,又给那个房间挂窗帘。从库房搬出来一架梯子,龙山放好梯子爬上去挂窗帘。旁边的杨蕾说小心点,龙山很淡定的说:“摔不死的,我上次摔下来过。”"3x�S6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