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住的小姑娘穆尔十点多敲开我的房门,眼睛红红的颓然倒进我柔软的沙发。
“怎么,跟男朋友吵架了?”我问,见惯她吵完架后悔的样子。
她点一点头,悲壮的长叹一口气,“你说,穷人活着为什么就这么难呢?为了几百块钱一顿饭我们俩吵了一路,真心好累。”
“他不会是让你AA了吧?”我记得今天是他们的恋爱纪念日,她出门时甜蜜蜜的笑容。
“要是那样倒好了...”她撇撇嘴,“他同事推荐了一个人均四百的餐厅,可是我知道他这个月的工资刚汇回老家去了肯定也没剩下多少,我说AA吧,他死活不答应,说我刚开始实习工资也没多高,然后不知道怎么的,我们就吵起来了。他说我看不起他,我说他不相信我。然后就不欢而散了呗。”
她抬起湿漉漉的大眼睛问我:“姐姐,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控制自己的愤怒的?我真的不想跟他吵架,可是不知道怎的就忍不住了...”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气的?是他不让你买单还是他说你工资也不高?”
“他说我工资也不高吧,你不知道他当时的语气...”她沉思了几秒回答,“我就是想帮他而已啊,我知道自己不如他,可是他怎么能拿这个来攻击我。”
我低下头去开电脑,顺口问“所以你根本就不是因为生他的气,而是因为自己被否定而伤心吧。”
“我真的觉得自己好没用...”她的声音哽咽,抽出一沓纸巾捂在眼睛上,“我知道自己比同学实习的晚,工资也没他们高,可是我不想让他也觉得我这么没用,这么软弱这么无能。”
她像一只受了伤的穿山甲一样,将自己柔软的肚腹紧紧的蜷缩起来不让别人看见,亮出自己坚硬的丑陋的壳,发出愤怒的质问来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安,“你怎么能这么不相信我...你根本就不爱我”,通过指责他人,让自己的软弱得以藏在虚假的怒火之后得到庇护。
承认自己的虚弱,敏感,自卑,不安真的太痛苦,乃至于我们逐渐习惯于用愤怒的面具来对抗,将自己的虚弱,不安,空虚推给他人负责,“要不是你XXX我才不会XXX呢”并期待通过怒火能达成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对方的让步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来安抚自己不安的内心。
不想被别人看穿自卑,所以装作愤世嫉俗。
不想让别人看出软弱,所以先发制人的去指责别人。
不想让别人看穿无力感,所以借助怒火来麻痹自己内心的责问。
除了愤怒之外,还有恐惧,悲伤以及这三者衍生的其他负面情绪,也都是由于我们不敢直面自己感受和想法的产物。
承认自己无能,软弱,寂寞,不安真是太不酷了啊。
我们费尽心思去掩盖自己的糟糕,却将自己变成一个更糟糕的人。
日本作家有川真由美在《整理情绪的力量》中提到的整理情绪的三个步骤。
1. 察觉
你愤怒的,悲伤的,恐惧的原因真的只是因为那个诱因吗?
因为在公交车上被踩了一脚,因为男朋友约会的时候晚到了十分钟,因为漆黑的走廊空无一人?
又或者,是你在工作中积攒了多日的怒火没处发泄,在公交车上爆发出来?因为男友的迟到,会激发你心里深深的不安和恐慌,“我对他来说是不是已经不再重要了?我是不是不再可爱了?”以及因为漆黑的走廊会让你莫名其妙的想起小时候捉迷藏被遗忘的悲惨经历?
只有真正的察觉到这些负面情绪背后真正的感受,才能走上整理情绪的第一步。如果你的怒火并不是单纯的生气,而是为了掩盖深深的自卑,那么这个时候学习再多“控制怒火”的课程都不会对你有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只要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痛点,才能对症下药。
2. 转化
我们往往认为是情绪激发了语言,行动和思考模式,但事实上是我们的思考模式,语言和行动激化了情绪。
我们以为用力的摔门,提高声调是为了表达愤怒,但它们却往往是愤怒被强化的原因。
当你以为自己很生气,出口质问,“你怎么可以这么不相信我,是不是不爱我了?”的时候,不妨有意识的将自己的语言转化成,“你表现出的不信任,让我有一点点伤心”,用叙述来代替反问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指责,有时候会出乎意料的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当你想要重重的关上房门昭告你的烦躁和愤怒时,不妨有意识的控制自己轻轻掩上门,你会立刻感受到愤怒的力量减轻了一些,而理智正在逐渐占据上风。
而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思考模式的调整。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心智模式”,它指的是一个人对事物运行发展的预测。即,你“以为”事情会如何发展。
你“以为”他拒绝AA就是不相信你的力量,而伴侣之间“应该”无条件的信任。
你“以为”他迟到就意味着你在他心目中已经不再重要,而你“应该”是他最重要的人。
改变自己的想法,才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当你意识到自己开始陷入一个负面情绪的漩涡中,不妨努力的回想一下自己的思考模式,是不是你自己把所有的小事化大,无中生有的制造许多不安和怀疑?
意识到自己被软弱和无能困扰,除过陷入深深的自我厌恶,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把这种消极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将自怨自艾和埋怨他人的时间用来学习和成长。
3. 疏导
永远不要否定自己“我不可以生气,我怎么是个如此小心眼的人”。
下雨天不减速溅了你一身泥水的司机,态度冰冷无法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客服,无能又任性的猪队友,上班高峰期你刚踏上就提示超员的电梯,说好三点开会四点多才姗姗来迟的合作对象...
在遭遇类似的事情时,往往很难控制怒火瞬间涌上心头。我们永远保有生气的权利,但生气之后的整理确实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逃离负面情绪的危害,将我们从愤怒无尽的时间成本,体力成本中解脱出来。
首先要区分的,便是“情绪”和“问题”。
当情绪混入问题之,我们往往倾向于将它认为是问题的一部分,但事实上并不如此。当我们为“自己丢了手机,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而自责,失落,生气时,往往不会考虑到“我们还能做什么?”的问题。
能不能回想一下自己可能遗失了手机的地方?能不能立刻联系运营商停机?能不能通过云定位找回?有立刻需要联系的人,能不能立刻找到他们的电话号码?
将问题和情绪分离开来,做自己所有可以做的事,会帮助我们冷静下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任由情绪蔓延将问题进一步恶化。
第二步,则是区分“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问题”。
遇到奇葩的猪队友导致整个项目的进度变慢,是你的问题还是她的问题,你有没有办法,有没有尽力去补救?
如果你已经尽了全力而结果却依然无法改变结果,那就不再是你的问题,一味的感慨,“为什么我就是倒霉遇到这么糟糕的人”,或是对着对方发火,“你怎么可以这么不负责任”等等,并不能让事实或是你的心情好转起来。
你永远无法迫使别人解决她自己的问题。即便她曾经短时间因为你的怒火而让步,这样的改变也很难持续太久。与其每天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试图改变他人,不如先集中精力解决自己能力所及的问题。正如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给出的解决模型。
别让自己的心隐藏在怒火之后,用愤怒的挡箭牌掩盖自己的情绪和真实感受。一味将责任推给他人,任由自己在负面情绪的漩涡中不断沉沦。
别活在愤怒的面具之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