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将徐辉看作缩小版的秦桧、汪精卫,我认为这对秦、汪两人是有失公平的,至少是对这两人的前半生功绩的污蔑和侮辱。
秦、汪两人曾为热血沸腾、以身取义之少年才俊,并且学富五车,出口成章,深得礼义廉耻之真传。
这几天,有的网友在帮助徐辉提高英文阅读理解能力,有的在替他扫盲我国历史、军史,有的在帮他强化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有的给他灌输传统的中华美德,从中可见徐辉就是个鲜廉寡耻、不学无术、是非颠倒、滥竽充数的草包。
反观秦、汪两人,都是出口成章、下笔如神的人才。秦桧24岁就中进士,汪精卫19岁即考得广州府秀才第一名,传统文化的造诣程度自可想象。秦桧会金语,汪精卫懂法语、英语、日语。这些都不知要甩出徐辉不知多少个18条大街。
如果将秦桧、汪精卫、徐辉的人生都定格在一定年龄段之前,我们能惊奇的发现,前两位几乎都能名垂青史,彪炳千秋。
秦桧在金兵围城时,可没有学徐辉,提出“为什么不能战”之汉奸之问,而是接连上书宋钦宗,请求将投降派从朝中彻底清理出去,并选拔能征善战将领,绝不向金军言降,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
他的岳父王仲山再三劝说他降金,都被他严词拒绝。
即使东京沦陷,面对金军的钢刀,他仍然冒死争辩,誓死不事伪皇帝张邦昌。
汪精卫更是年纪轻轻就立志革命,并身体力行。27岁时甚至亲自背着炸药包去刺杀摄政王。他写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诗句,至今还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在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秦、汪两人都确确实实做到了知行合一。而徐辉呢,可以说是既无知也无行,几乎一无是处,乏善可陈,网上甚至查不到丁点可吹可擂的微光细亮,连笔者都不如。
可以想象,徐辉说上去是个将军,在现实里绝对连一个有血性的老百姓都不如,别说放大炮,口炮也是不敢放的。见了鹅兵喊爹、见了鬼子摇膏药旗的队伍里,少不了他。
所以,别高看了他,在学问、见识、口才、羞耻感上,徐辉连出租车司机、村里的民兵连长都不如。他们可不会这般没羞没躁、颠三倒四地把脸丢到全世界去!
现在,有人将徐辉当作国耻,我认为言重了。徐辉不是我的耻,丢的也不是我的脸,秦桧、汪精卫,甚至“十四万人齐卸甲”,也不是我的耻。我和这种人本来就是两条永不交汇的平行线。“我”做好自己,对得起“人”和“公民”两个身份即为合格与光荣。在某种意义上,徐辉多了,或许是人类之福!
综上。秦、汪两人若早死,或可共列民族英雄之牌位。而徐辉,无论死在人生的任何阶段,不是王八蛋,就是正走在成为王八蛋的路上。
不知徐辉现在人还在新加坡吗?如果还在,诚挚建议能亲往曾经的辱华发生地——新加坡麦里芝风景区,当众撒一泡爱国的尿,以将功赎罪,平息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