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来,我一直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近乎封建迷信的话。不知现代人,是否如我一般傻,把这样的话当做真理。
女子无才便是德,自有一定道理。它宣扬女人不用读书做学问,不用懂那么多,只负责做好家庭分内工作就行。古代社会,男耕女织。纵是王侯将相,男人从政,女人打理后院,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只要夫妻同心,让家族兴旺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果一个家,一人掌内,一人掌外,两人都兢兢业业且和睦相处,家必然兴旺。
但女子无才便是德并非完全正确。因为事无绝对。想兴起一个家族和维持家族兴旺,必要让每一个人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人,生而不同。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对应的能力也不一样,这是先天决定的。而决定我们能否成就辉煌人生的更多能力来自于后天的培养。譬如同龄学生在小学时成绩差异不大,在经历中学大学后,已经有千差万别,而到暮年再来比较,同学之间已有天壤之别。令人惊讶的是,有些人已经不复存在。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通过每个人的不同努力,已经过上了不同的人生,而且,时间对每个人并不公平,有些人还来不及拥抱成功就已离开人世。它在警告我们,如果不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时间努力奋斗,我们也会步那样的后尘。既然每个人的结局千差万别,我们用怎么能用同一种观念去经营家庭呢?如果女子无才便能让她有德行,并通过这样的德行帮助他的男人走向成功,而把家经营得当,看看那些落败的王族,有多少女子不是无才而有德之人,再看看武则天,她难道是无才之人?其实,德才兼备的女人在世上数不胜数,而无才无德的人恐怕比前者还要多数倍,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定论不成立。
德与才是人的两种优秀品质。按数学组合可形成四类人。德才兼备的人,有德无才的人,有才无德的人,无才无德的人。这四种中最优秀当然是德才兼备的人,最差的自然是无才无德的人。有才无德的人和有德无才之人相比,要根据社会形势才能一较高下。不过在大多情况下,德胜于才,而在乱世中,有才无德之人比有德无才之人更具生存力。但德与才并不矛盾,可以在人的身上兼而有之,并非竞争关系,非此即彼。所以,怎么可以说女子“无才”便是“有德”。如果女子既有才又有德,岂不更好。
不仅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有问题,女子无才可能无能。如果女子的思想一直停留在自己一旦无才就有德的层面上,她们会养成惰性。她们会认为生存很简单,只要我不懂我不会,就满足了“有德”的条件,最后不作为不努力,其实,这正是一个家族不能长期维持兴旺的原因,也是家族没落的原因。一旦家族没落,女人还是这样不作为,那么在别人眼里这就是无能。而确实这就是无能。再反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点,当你无能又无才的时候,在世人眼里,你还会有德行吗?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让女人变成无才无德之人的一大帮凶。
德与才,都很重要,可女子无才便是德,更加偏重女人的德行。好的品德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我们应当竭尽全力修好这门课,但不可忽视才能重要性。如果人无一项过人的才能,在社会上立足都成问题,即便品德再好,也难以成功。所以,现代女性,应该德才双修,不可懈怠,即可经营好家庭,有可以成就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