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美为何物
《谈美》开篇谈到“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这是说万物虽有众多的不同,但它带给我们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份由直觉感悟的形象,便称为美感。
朱光潜先生用不同人看待古松时的不同态度来阐述美为何物:一个植物学家和木商、艺术家看待一颗古松,会形成不同于他人的知觉,木商首先会想到这颗树能够卖多少钱,植物学家看到的则是这颗树叶与根的脉络,艺术家所知觉到的是一种纯粹的美,因为他什么事情也不管,只管审美,抛去了一切事物,而其他人是站在利害关系的角度去感知这颗树。美需要拋开这些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因素,去感知凌驾于利害关系之上的一种理想状态,那美也就自然而然来了。
生活之中我们大多用的实用态度去看待一件事物,“实用态度”就如你看到一个水杯,你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功效——用来喝水的,走在一条熟悉的街你第一反应也就是这条街是通往银行或者餐馆的路,这就是“实用态度”,也就是每个事物的定义、功效,当你去掉这些捆绑在它身上的东西,这个时候也许你就能去感知它真正的美。
真正的美在生活之中却是少见的,我们在生活之中所感知的美大多都是快感,比如看见了一副画,觉得赏心悦目却说不上来为什么,作者认为这种逾越的心情其实只是一种快感,真正的美和快感是区别开来的,它不凌驾于任何事物之上,给人的感觉更像是超越空间层面的精神境界,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一种纯粹的意象世界,超乎厉害关系而独立,如此存在而已。
二、如何发现美
之前已经谈到美是一种纯粹的意象世界,将意象孤立绝缘,使其超乎厉害关系而独立,那怎么去发现这种美,感受真正的美呢?
朱光潜先生说到我们在欣赏与创造美时,须拋开所有一切物体被现实所限制的条条框框,忘记它的实用功效,抛开一切的杂念,当人从有厉害关系的实用世界转变到绝无厉害关系的理想世界时,就是在欣赏真正意义上的美了,这是种傲世独立的美,纯粹直观,不沾染丝毫世俗的气息。
发现美又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即须要达到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是作者说的“移情作用”:首先,你要懂得物的形象是人情趣的返照,比如你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你看到苍劲的松柏、磅礴的波涛时会心头激荡,而面对樱花飘絮时便不会有此番感受,景中的松柏、波涛则是你个人情趣的反照;当你观赏物时,自己的一部分情感与物体产生了一种默契的心灵感应,这种共鸣让你的情感投射到了物体之中,本没有性格、气质的物瞬间被赋予了灵性,所谓“宇宙人情化”便是这个道理,于此同时你也吸收了物的姿态于自我,吸收了梅兰竹菊的品性,吸收了大海的磅礴、宇宙的广阔,就如佳句“云飞泉跃,山鸣谷应”。
三、美和实际人生有一段距离
要见得事物的美,我们还须将自己摆在适当位置去看,因为真正的美和实际人生还有一段距离,并不是我们随心就能感受到的。
“家花不比野花香”,“异乡的月亮会比较圆”,我们在看惯了家花后,偶间闻得野花的芳香,不觉得这种俗气的花上不了大雅之堂,反而会感叹它不一样的美,一种开在乡野僻壤的“不以无人而不芳”的独特美,张爱玲也说过“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日夜不寐,辗转反侧终而不得,本应该是蚊子血的却变成了心口上的朱砂痣,两人之间的距离让这段感情变得更加的美丽凄凉,情感也变得浓郁深远,同样,美也是这个道理,当你面对一个你完全不知道它为何物,不知它是用来做什么的,也不知它对于生活有些什么实用的功效,这时你反而更能够也更容易去发现它的美,就像是我们走在一条自己熟悉的街上,往往习以为常的东西让我们忽略了生活中的美,我们更加看重果实而非花朵,这也是为什么北方人看惯了平原的一望无际后来到南方,会惊叹绵延起伏的山峰是多么的温婉柔情,可这些在南方人看来毫无什么特点可言。
四、易入误区:美感不是快感也不是联想
我们在生活之中看到一个碧发女郎,觉得她美貌倾城、飘然独立,不由的觉得心里像是微风拂过般清爽,我们通常会认为这就是美,而这只是快感,真正的美也许是在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面庞上,并不是体态丰盈才是美。
在看到一件物体时,我们有时无意的也会联想到其他相关的事物上,这种联想将你的精力分散,美感也随之减少了。
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但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考据是客观的史事、背景、年份等,是欣赏的“辅助工具”,批评里的主观意识较强,强调“自身的感受”,是欣赏的内在工具,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五、“慢慢走,品味人生啊。”
欣赏的过程是一种艺术化,将所欣赏的事物人情化理想化,即“超以象外,得环其中。”这是一种“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风行水上,自然成纹”的自然,是“物我为一”的超然物外的境界。作者认为人生分为两种活动:人的实用活动和人的美感活动,我们在世生活大多就讲个“实用”,我们学会如何使用通讯、电子设备、人工智能等,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物质世界的所需,它以某种目的所支配着,受周围的环境所限制,而这种美感活动它虽然不想我们平常用的工具那有实际的功效,它却可以去掉你身上的俗气,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欣赏就不需要你以任何目的去探索,不受任何限制,是人自觉去追求的,所以它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
我想作者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仅是想告诉我们美是什么,更多的是希望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参透这美的深意,于繁华的街市不迷于心,不急功近利,学会“无所为而为”,无任何牵绊的投身于此刻正在做的事,其实和我们如今社会提倡的工匠精神如出一辙,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去除一切杂念,与万物融为一体,也如庄子说的“君子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去走进这无为之乡,感受万物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