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文化”的流行
说到丧文化,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夏天“葛优躺”曾一度火爆社交媒体,一张90年代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葛大爷的剧照在网上开始流行,照片中葛大爷瘦弱的身躯套着一件肥大的T恤,胡子拉碴的躺在沙发上,一副百无聊赖、生无可恋的表情。可能是现在的年轻人每天活的都太累了吧,炎热的夏天,大家都想像葛大爷一样不用上班、不用思考,就这么静静地躺在沙发上发呆,又或者是正好迎合了广大网友们那种对生活感到无奈,却又无法改变现状的复杂情绪,这张图被做成各种表情包风靡网络。
继“葛优瘫”之后,马男波杰克、悲伤蛙Pepe、懒蛋蛋、有四肢的咸鱼等表情包也在各个社交网络上流行起来。一副副无辜、忧伤、颓废、消极的表情似乎正好诉说着人们心中的苦闷和失意,给广大网友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出口。我们每天都在被教育要做高情商的人,不抱怨,不埋怨,不把负面情绪放到社交网络,但生活毕竟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人就会有负面情绪,这种既不惹人烦,还能引发共鸣,博人一笑的自嘲式宣泄,深受广大年轻网友的喜爱。所以,这种与传统价值观大相径庭的流行网络用语“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感觉身体被掏空”等在网络上大肆流行,带有自我戏谑的语言也成为了年轻人标榜个性的工具。
当然,“丧文化”的迅速走红还有个原因,就是我们之前喝的鸡汤太多,而“丧文化”又被称之为“反鸡汤”、“毒鸡汤”。鸡汤文看多了,你就发现,道理你都懂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因为那些鸡汤多半都是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根本经不起推敲,没有实践支撑。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下,面对高涨的房价和生活成本,面对职场压力和情感困惑,鸡汤丝毫不能帮你解决半点实际问题,等你的神经过了鸡汤的麻痹劲儿之后,发现生活还是那么操蛋,甚至会增加你的焦虑。既然怎么努力都是买不起房、升不了职、脱不了单,那不努力不坚持总归很舒服吧?
“丧文化”营销
“丧”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群体性情绪,有着很深的社会基础,而这些又怎能躲得过各大企业“营销砖家们”的法眼。今年4月份的时候,丧茶燃爆整个街头和网络,据说下半年在北京开了一家分店,买杯奶茶要排3、4个小时的队,一旁的星巴克都悲惨的沦为背景。
随之而来的还有“没希望”酸奶,来自成都的创意团队“试物所”为四川某乳品企业做的营销方案,将包装袋上的“新”希望涂改成“没”希望,还一本正经地出了海报。很快,该团队又推出了不熟酸奶和扎心酸奶,引得广大年轻网友直呼:扎心了,老铁。
2016年10月下旬,日本UCC咖啡为了宣传一款UCC BLACK的无糖纯黑咖啡,和网红林育圣合作,号召大家分享负能量,抒发烦恼。该文案在Facebook上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并且从Facebook传播到了朋友圈。
这些文案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有点黑色幽默,却句句扎心,每句话都把我们的现状描述的如此真实,引发了强烈的共鸣,无形中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当然,为了虚荣、标榜个性蹭热度的人也不在少数。
90后,请别“丧”,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可以看出这些“丧文化”的受众以80、90后为主,其中毕业没几年,工作不稳定,感情没着落,没车没房没存款的90后更是主要受众群体。大多90后都是刚出社会打拼两三年,职场的无情,生活的压力,一个人孤单,两个人麻烦,结不起婚,养不起孩子,还得担心工作上被新来的00后秒杀。父辈们那一代50、60后只要吃饱穿暖就满足了,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仅要吃好穿好,还要有个人伟大成就才能在同龄人面前直起腰板,而当前的环境形势,却让出人头地变的更加有难度。所以,90后的生活压力比80后、70后更大,从父母温暖的怀抱到复杂的生存环境,从诗词歌赋和理想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天真烂漫到人情世故,90后开始有点心力交瘁。
也曾励志要改变世界,但鸡血过后是努力却不得志的无奈,以为靠真诚就能打动身边的人,却被客户忽悠的一愣一愣,跟同事交心,同事拿你开心,各种复杂情绪,说出来显得矫情,不说又憋的难受。当有人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大方的把这种无奈表现出来,不仅不会被嘲笑情商低,反而还显得很有个性,于是“丧”就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社会发展太快,人人都想一夜暴富,坐拥百万豪车和美女。尤其在直播走红后,看着同龄的主播们月入几十万上百万,而自己却升职加薪无望,脱贫不行反成单身狗。其实,无论是哪一代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人都有自己该走的路,不要因别人的优秀而焦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们都月薪上万买车买房了,你还觉得自己不行是社会的原因吗?
不做太多鸡汤式的总结,也没什么意义。只想说,我们所处的现实如此,不管是丧也好,不丧也罢,日子还是要自己一天一天来过,想要过的更好只有两个办法:一,踏实努力,我说的是真正的去努力,不是麻痹自己的无用功;二,不再有“想过得更好”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