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 ‖ 榛子有个六尺巷

   

榛子乡沿公路两边,大片的土地、碧绿的农作物与山中别致的农居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兴山县榛子乡,海拔一千二左右,是夏季最理想的避暑圣地。高山田园,白云蓝天,风情民居是我梦里的老家。前些年,因公因私,多次游览榛子,总有一种看不够住不够的感觉。

        周末,朋友聚会商定再次去榛子避暑,回家就把户外露营的全套帐篷找出来,抖落掉上面的灰尘,塞进车里,就匆匆出发。

        现在出行很方便,出门就是高速公路,乡村公路也修整得焕然一新。上了高速,二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到了盘龙。先前那种翻爬红岩寺的耗时费力的苦,已经不用再吃了。车辆行至盘龙后,逆沮水而行,翻大垭、过合作。转眼就到了榛子的地界。公路卧在一条几十里路的狭长冲子里,两旁大片的土地,地里到处是绿油油的西红柿苗和辣椒苗,冲子里蔬菜的绿与山上的树木绿叶融为一片,村民白墙红瓦别致的民俗,恰好做了妆点,整个冲子田园风光,尽入眼帘,钻出车门,站在公路边,仿佛有些晕景的感觉。

田园人家,美景如画。

        天降帷幕,倦鸟归林。我们四家一行八人,在老乡那里打听,找一个农家乐就餐安营扎寨。当地老乡说,要找农家乐吃饭,往青峰岭方向,有一个叫和平乡居的地方,到那里再打听。我们顺着老乡的指引,很快就到了和平乡居,在一处巷子人家落脚。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接待了我们,并把我们安排在农家乐庭院小广场里露营。住下后,我们才知道“和平乡居”是一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以建设“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特色农旅示范点为目标,对户农户房屋外立面和院落进行了改造、打造了公共旅游休闲区域。引导农户施有机肥、种有机蔬菜,做好污水排放及循环利用,以绿色农业推动绿色发展,体现了人居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满天霞光照和平。

        弘扬和文化,引导村民和睦相处。以家庭和邻里和睦为荣,争做全村“尊老、爱幼、善邻”的表率,和气生财、共同致富。和乐融融。人居环境优美、提升公共服务、休闲产品不断丰富。如今农户乐在其中、游客流忘返,这里真正成为了家乡游子和都市游客的“梦里老家”。

        我们所在的农家乐,是一处两栋建筑风格一模一样的民居,房屋之间相聚六尺,上有匾额“六尺巷”。走进巷子,立刻就有了一种亲近感,房屋四周的建筑别致,门前房后花草鲜艳而又耀眼。屋后的院子里有停车场、小广场、有一个精心打造的亭子,叫和议亭。小巷子的墙上有六尺巷的故事与图画,大门旁挂着精美的木制家训牌,上面书写张氏家训:继承祖德,清正自律,雍和兄弟,友睦邻里,勤劳诚信,忠孝传家。木牌还有另外几行字:义,仁义为友,道德为师。正义、情义、忠义、仁义字样,分外醒目。

张家二嫂主厨,做当地有名的美食。
张国义,时刻不忘家训,把仁义揣在心窝。妇唱夫随,一天到晚没有空闲时间,做家务是把好手,拿剃刀四十载,拿菜刀也游刃有余。

        农家乐的老主人,六十开外,名叫张国义,女主人陈道秀,两口面善,说话一脸的亲切。原先还有些拘谨的我们,客居他乡的感觉顿无,倒像是回到了自家的老屋,没有一丝的陌生感。接待我们的小伙子,是张国义的儿子,名叫张立,大学毕业后,考入扶贫村官,就在本村工作,媳妇在榛子街上开了一个早餐店,张立周末就去店里帮忙打理生意,家里来客人了,媳妇回来主厨,婆婆帮忙。一家人其乐融融,和和气气。

千古留名六尺巷。“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榛子六尺巷,效法古人,把一个“和”字打造的非常完美。张国义兄弟四家,连为一体,妯娌之间相处极为融洽。这家有事,那家来帮,兄弟四家都很富裕,可能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小康人家。老大张国强,村里老支部书记,德高望重,因到龄退休;老二张国义,退伍回乡后,在榛子街上理发四十年,家里开农家乐,支应不开,就停止了头等大事,回家帮儿媳打理,老两口长期在宜昌交替招呼孙子读书;老三张国礼会操作农业各类大型机械,多数时间驾驶机械,奔赴在榛子广阔的田野上。老四张国祥,乡财政所干部,因工作出色调乡政府工作,近年来抽调到榛子青峰岭等项目建设专班,是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好干部。周末,原本在家休息,突然听说他的包保户老人因病去世,赶紧驾车前往,还热心的把我们几个爱好摄影的人,送到目的地。在车上他介绍到,他的包保户老人去世,涉及到规划拆迁事宜,家里没有其他人,刚好在外的儿女回家处理后事,先去见个面,打个招呼,等把后事处理好以后,再约她们谈房屋拆迁补偿方案。张家四哥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长年为榛子大项目服务,榛子的发展,像张国祥这样的干部付出极大,贡献不言而喻。

        张家人是厚道人家,他们因和字生财,因和字享誉周边十里八村,因和字成就事业。我心生敬佩,就拿二哥张国义来说,他们一家做生意为人厚道,不欺诈顾客,饭菜可口,价格公道。省市县领导考察工作,下乡到榛子,用餐基本都安排到他家,张家嫂子,菜做的地道,是当地远近出名的乡村大厨。我们住在他家小广场上的帐篷里,张家二哥,知道我们洗漱不方便,就主动让我们到他家洗澡,一直等我们八个人全部洗好,到了夜里十一点四十,怕我们夜里口渴,他还送一大瓶开水到我们帐篷边。夜里下雨,他们怕我们被雨打湿,就把外面的路灯打开,给我们照明。第二天清早,张家大哥和二哥、四哥他们都来关切的看望我们,是不是昨晚淋了雨。到了中午,太阳大了,有些扎人,大哥和四哥就让我们全部把帐篷转移到和议亭下,这样晒不到太阳,凉爽又不怕下雨。四哥早年在乡财政所工作,与我同行,就越发的亲近,很多话题都说得拢,投机,他心疼我们,还亲自帮忙挪开马叉长凳,特意让我们把两辆车开进休闲的大树荫凉处。

        六尺巷的人家,与我们亲切友好的相处,我们原本住一晚后,再到另一个地方游玩,我们有些舍不得巷子人家的好环境,心里更舍不得张家这些厚道的人,他们让我们有了一种回家团聚的感觉。于是我们决定再住一天,再好好看看榛子美丽的田园风光,再深深的呼吸一下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

        原来我们一直苦苦寻觅的世外桃源,其实就在眼下。

雨后,空明澄碧,空气中有花香的味道。

        榛子风光好,巷子故事多。在六尺巷,我听到关于张家父辈的故事。张国义的父亲张运锋,早年一直是和平村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大搞农业生产,让乡亲们都吃饱肚子。老支书被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一九五七年参加全国劳模会议并受奖,见到了毛主席,劳模与毛主席大合影照片,张运锋老支书仅与毛主席只相隔一个人,这张照片已经成为榛子乡,乃至兴山县的珍贵资料。农业学大寨期间,他到大寨参观学习,第二次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到湖北考察,接见当时的全国劳模,省里派车连夜将老支书接到武汉,这是他第三次幸福的见到了毛主席。谈起往事,张家三兄弟,脸上露出幸福激动而又自豪的光芒。

        在榛子田园摄影采风中,我们看到的是家家农户,住宅别致,屋前屋后干净整洁,花草清新,地里的蔬菜生长旺盛。清早五点多,勤劳的村民们都到地里,有的在管理西红柿,打牙子,有的再给地里的辣椒打桩牵绳,防止倒伏,到处农田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如今的榛子乡村民变得富裕起来,乡风文明,到处一片祥瑞,人们幸福感很强。我在想:有了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像张运锋、张国强、张国祥、张立这样几代干部的锐意奉献,有村民的勤劳,哪有不富裕不文明的道理呢?

        榛子真好,六尺巷真好,张家人真好。

和平乡居标志。见到这个标志,向里一拐,行至500米左右,就到了六尺巷,那里的美食等着你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的乡村人家,有诗中的意境,满眼风光,看不够,也拍不够,直到相机存爆。

和平乡居六尺巷。


张氏家训:继承祖德,清正自律,雍和兄弟,友睦邻里,勤劳诚信,忠孝传家。


和为贵,邻里有了纠纷,心里有个疙瘩,在和议亭里坐一坐,喝杯茶,说说心里话,心中的不快,瞬间随风而去。
屋角小景。

餐厅前凉亭。

庭院盆栽鲜花。

玻璃餐厅,坐在餐厅喝酒聊天,又可观赏窗外美景。

水池。


餐厅。
屋后是石板铺就的停车场。
庭院休闲地。

瓦房红,田园青,是居家生活的理想桃源。

        若想去品尝美食,您又恰好去了榛子,就去和平乡居六尺巷吧。

院中巨石,犹如苍龙。
田园稻草人。


露营的游客摆型,留影,做个纪念。


离别前,不忘合影留念。以此记住和平乡居六尺巷,记住厚道仁义的张二哥。
庭院小广场是游客最美的梦乡。

树上的鸟儿鸣叫,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照在院子里,如碎金一般,农家炊烟袅袅,恍若梦境。


快乐的六尺巷,五十多岁的游客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
和议亭里,游客帐篷露营,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这宁静之地,做一个清幽之梦。
过路的村民热情的跟游客打招呼。


和议亭柱子上挂着别致的“和睦”二字。
院子里的孩子欢快的玩耍,再过十几年,他们长大了,读了大学,参加了工作,这里就是他们最美的记忆,童年院落里的嬉戏追逐会一幕幕在脑海里晃动。


温良贤淑的张家二嫂陈道秀。

仁义厚道的张家二哥张国义。


精致典雅的兴山县榛子乡街道,建筑优美,干净整洁,管理有序,高山明珠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607评论 6 50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239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960评论 0 35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50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64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604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47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53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702评论 1 31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93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15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34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52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34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52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216评论 3 3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69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①板庙老街 兴山县榛子乡有一个与保康交界的地方,她的名字叫板庙,这里有一片美丽的土地,秀美的村庄,乡风文明...
    青河1964阅读 809评论 0 7
  • 近日,河南偃师,农民侯宗欣盖房子期间与邻居为多争一点宅基地面积争吵不休,正在读研究生的女儿侯亚楠提出自己的看法:“...
    笑包包阅读 300评论 0 1
  • 我是安徽人,自小对桐城派文化向往,却一直未曾谋面。恰巧前段时间往安庆去,路过桐城,有幸膜拜了历史桐城和桐城历史,其...
    悟实阅读 787评论 0 3
  • 01 今年的六月十二日,我和红罗山书院编辑安然妹妹,在桐城二位友人和文友秀丽陪同下,一起走进了桐城名胜古迹“六尺巷...
    雪梅姐在上海阅读 2,974评论 36 44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23评论 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