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大家说了四点关于环境力量的细节,今天给大家说一说本书里其他的一些细节(仅限于我认为有用的)。
第一,改个名字改变一切:我们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名字,即使你可能不喜欢自己的名字, 但你的名字一定依然深深地刻在了你的脑海里,它存在于你的潜意识里,走在街头,有没有过一种被人叫了一下你自己的名字,回头看,却不认识那个人,原来人家只是在叫别人,和你的名字有点相似而已。反正我是有过,这种感觉有时候挺奇妙,但也验证了我们的名字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是非常重要的,那怎么利用这个现象呢?这本书里举了个例子说,当你要开一家店需要起名字的时候,或者宣传的时候,可以取这片地区占比最大的名字或者相似程度很高的名称,这样做会事半功倍,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不过这个针对于作者所在国家-美国,可能更加有效,对于中国的百家姓,效果可能稍稍有点弱,但试想一下,如果你碰到“xx氏饭馆”,这家饭馆在你的认知里是不是会有一点优势?
第二,化敌为友:这本书里说,当你需要鼓励大家联手合作的时候,即使他们之间有不同的观点,也应该把重点放在他们的共同身份上。其实就是找大家的共同点,在一个团体里,如果有一根线可以把所有人都串起来,那么合作就会变得容易很多了,因为互相之间有了共同话题,可以迅速联络感情,是合作的润滑油,可以提升对对方的好感度。
第三,主动承诺的力量以及执行意向:如果请求别人帮忙,最好事先让别人说一下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要如何做这件事,这样会让对方有一种承诺的感觉,每个人都不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守承诺的人,所以一般来说,这样做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高对方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进而更好的帮助完成这件事。如果有机会,你们可以试一试。
第四,预测他人的喜好,渴望与需求:有证据显示,我们认识某人的时间越长,就越不大可能猜准他们的喜好。仔细想想,你最好的朋友或者家人最喜欢什么颜色?或者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什么?可能有很多人需要一个时间想想,甚至压根不知道,尽管你们关系很好,但你一定忽略了很多细节,包括你送给朋友或家人的生日礼物,是你觉得好的礼物,还是你觉得他会觉得好的礼物?多数情况下,其实我们挑选礼物的时候,其实更多只是感动了自己,或者很大程度上依据了自己的喜好来买的,因为你觉得你们的关系这么好,送什么礼物他都会开心的,心意到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你平时多观察对方的一些喜好的话,投其所好,他会更开心,而且你的礼物对方也会悉心保存,真正抵达对方的心灵才叫心意,不是你以为的好就是心意。
第五,损失规避原则:很多时候,我们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毕竟人都有自私的基因,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否认,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人性,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达到我们的目的。比如,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两个选项,(1),今年秋天我会打流感疫苗,因为我想降低得流感的风险,并且节省50美元。(2),今年秋天我不打流感疫苗,即便这意味着我得流感的风险可能会提高,而且无法节省50美元。这项测试的结果是75%的人都选择了前者。因为人们希望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获得最大的回报。这项测试让我想起了经济学的另一个名词:机会成本。这本书里也有一个小节专门讲述机会成本。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当你面对至少两个选择的时候(其实任何时候,我们都面对至少两个选择),你做了其中一个选择,而没有做另一个选择,那么这个“另一个选择”就是你的机会成本,因为你损失了做出另一个选择带来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你的成本。所以当我们做出每一个选择的时候,其目的就是为了规避损失最大的那一个选择。
第六,互惠原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大家都听过的一句话,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解释到:帮助别人,你自己也会得到快乐。我当时并不是很能理解(年龄有点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觉得这句话是真理。因为当你对别人好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你对他带来了利益,他接受到你的好处之后,一定会自发地跟你亲近,毕竟,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拒绝对自己好的人,你对他有价值,他也就会付出成本来得到你更多的回报,他付出的成本对你来说也有价值,这样一来一往,你们之间就会越来越需要对方,也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当然,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的。其实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关系好的两个人之间,他们对对方付出的情感一定是真挚可贵的,随着情感投入的增加,两个人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这就是我今天想要与大家分享的一些我自己关于这本书的心得。如果你也读过这本书,或者喜欢读书,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并关注,我也会不定时的把自己读每本书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