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
刘 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和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刘邦从此成为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史称高祖。
有道是“高处不胜寒”,做了天子、已进入晚年的刘邦,却不可能真正高枕无忧。他为达到江山稳固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举措,不时遇到那些功高盖主的元勋们的不满,后党的介入也使政权的结构重心不稳,帝国的大厦在政治风云的摧迫下时常摇晃。这首歌就是在平定淮南王黥布的叛乱、衣锦还乡后所作。歌词只有三句,但跌宕起伏,音节铿锵,句句都有千钧之力。朱熹的评价是:“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壮丽而奇伟者也。呜呼雄哉!”
很多人以为,这首胜利英雄的歌其实隐含着远比小人物更为强烈的不安。首句“大风气起云飞扬”,李善认为是“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同时也是对天命无常的暗示。次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一方面有平定天下的志得意满,一方面因为这太平是用武力压制获得的,所以就让人怀疑是否能够长久。末句的诘问,似有后悔之意,迎面而来的是一种更为浓重的焦虑和不安。这一年,是打败项羽的第七个年头,刘邦已经六十二岁。
史载刘邦唱完这首《大风歌》,“慷慨伤怀,泣数行下”,他对父老乡亲说:“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这里,刘邦比项羽更为直接地表达了他的“乡愁”。这种乡愁寄予了一个叱诧风云的英雄对个人渺小的体认,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生命本身的留恋。米兰·昆德拉说:“那些想要离开自己的热土旧地的人是不幸的。”这种不幸并不因为你是一个皇帝就能豁免。
《大风歌》与项羽的《垓下歌》皆以楚歌形式而得以流传千古,堪称中国诗歌史上帝王诗之“双璧”。日本人吉川幸次郎以为,这两首歌都是“感慨于自己境遇激变的歌”(《中国诗史》)。大概没有谁比一个“天子”更能彻底地感到“天意”的无常吧。
刘邦和项羽不仅在战场上是对手,就是在诗歌史上两人也PK了两千年,至今未分胜负。唐代诗人章碣《焚书坑》诗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是讽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行的,现在看看,好像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当大多数文人为“不朽”绞尽脑汁而未得的时候,不读书的刘邦和项羽偏偏随口道出了一首千古绝唱。你不得不承认,真正具有幽默感、会开玩笑的不是古圣先贤,不是芸芸众生,而是看不见的上帝和同样看不见的历史老人!
顺便说一句,史载项羽在鸿门宴后,引兵进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贵族八百多人,并一把大火焚毁了阿房宫(或以为此说不可信,不赘),然后,他带着大批财宝和妇女,也来了个衣锦还乡。项羽的理由似乎比刘邦更充分,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英雄的虚荣心啊,常常比凡人更强烈。只可惜,衣锦还乡带给英雄的并不全是荣耀,项羽还乡后不几年即战败自杀,而刘邦还乡后,他在讨伐英布叛乱时所中的箭伤,也很快夺去了他的生命。
所以,这首胜利英雄的歌,也让我嗅出了一丝死亡的气息。也许,死亡,才是最好的还乡。
大风起兮云飞扬——这是刘邦一个人的高峰体验。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