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相关:《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
尹老师的书,在通勤、陪孩子的间隙阅读,欲罢不能。
这是一本读者问答集,尹伊莉老师选取了很多非常有代表性的话题进行解答,比如:为什么女儿不接受我的关心,为什么好心安慰让儿子大哭,为什么孩子说话不算数不遵守自己的承诺,为什么儿子总是纠结小事没心思学习等等。
读后最大的感受是“一切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
001 家长参与制定的规矩都是不平等条约
“咱们不是说好了吗?”“你之前同意了呀,怎么又反悔了?”
这样的话熟不熟悉,你是不是也说过?但是仔细回忆一下,你和孩子约定好的条件孩子100%心甘情愿地接受吗?还是孩子迫于你的压力而被迫接受的?
书中,尹老师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建议:爱孩子,先体恤孩子,给孩子自主权。
太早给孩子立规矩的弊病非常多,造成的后果就是对孩子限制太多,使孩子大部分能量用于和家长对抗,同理心、自控力等无法充分发展。
太多问题的根本都是控制权的争夺,你想要控制孩子,但是孩子想要自主。
我和女儿也曾在控制反控制的道路上斗争、消耗了很久,起床、刷牙、睡觉、吃饭、穿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我们争夺的地盘。结果就是,她哭我吼,每一天家里气氛都很紧张。有一次我到家,没有敲门,直接拿钥匙开的,女儿当时在看电视,看到我的出现,她犹如惊弓之鸟,惊恐地看着我,生怕我发脾气,都不知如何是好。
女儿那一刻的眼神深深刻在了我心里,让我辗转反侧。与孩子的争夺真的是完全为了她好吗?这些事情是原则性的问题不能退让吗?让她自己做主会怎么样呢?当我慢慢控制住自己,学会了放手之后,女儿慢慢摸索着自我管理,我们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她脸上的笑容多了很多。
002 多余的安慰带给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
当你喝水呛到了,走路不小心摔倒了,你是希望别人关切地安慰你“别着急,慢慢来”,还是希望周围的人最好都瞎了什么都没看到?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吧,真希望没有人看见我尴尬的样子。
孩子们也是一样,犯了小错、吃饭洒了一点,大人的安慰只不过是在提醒Ta自己有多笨拙和无能,完全不会减轻Ta的内疚。
无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不让孩子难为情。你什么都不说,以愉悦而豁达的心态对待孩子,孩子会调整自己的。
多余的提醒和安慰只是满足了家长,却给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
所以收起提醒和安慰,有时选择视而不见,才是得体和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