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梁思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身份,梁启超之子。出身于这样的家庭,可谓一出生就达到了别人人生的终点线。
但就是这样家庭出生的他,在国际上公认“中国没有建筑史”的时候,用流亡四川时艰难编写成的扛鼎之作《图像中国建筑史》驳斥了那些专家言论。
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若不是他拖着一双跛足,和林徽因深入人迹罕至之地寻找并记录古代建筑,那些文明的瑰宝或许就会在硝烟中消逝。
在日趋西化和战火连天的年代,他和林徽因奔走于山野间测绘建筑,蛰伏于小村落中埋头整理资料,若非对建筑的极度热爱,根本无以坚持下来。
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野外调查是极为艰辛的。往往是以颠簸拥挤的长途汽车开始,两轮硬板的骡车告终。照相机、三脚架、皮尺和笔记本等要随身携带,谨慎保管。投宿到虱子成群的古庙和路边小店常有发生。更别提还有拦路的劫匪,流窜的军队。梁思成曾因车祸脊椎受了到损伤,变成了跛足。这些都让他在考察途中吃尽了苦头。
佛光寺的结构明显不是唐朝之后的风格,为了确认它的准确建筑朝代。梁思成一行人早晚不歇地爬入建筑顶部,将屋顶的边边角角探索了个遍。这里面不仅有沉积了千年的灰尘,还盘踞着数以万计的蝙蝠,和数不清的爬虫。
直到三天后,远视眼的林徽因突然说她发现一个大梁上有字迹,他们才找到梦寐以求的证据。
中国,如果只看一座古建筑,那就应当是佛光寺,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古建筑的最高成就。
梁思成在潮湿的艰苦的环境下,在昏暗的菜油灯下,他拖着羸病完成了他的两个扛鼎之作:翻译“天书”《营造法式》和撰写《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曾说,如果他今生有机会去敦煌一次,就是“一步一磕头”也心甘情愿。可见建筑于梁思成,早已不只是热爱,更是信仰。
好的家庭出生使梁思成有足够的条件去学习接受最好的教育,但他却用自己一生的努力成为了建筑家梁思成。
半生颠簸追寻古建筑的痕迹,安于穷乡僻壤写下划时代的巨著,游说众人只为保住古城风采,这是梁思成自己创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