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恐惧属于人类,是恐惧使得人类变得具有人性。
2.一个被藏匿和包围在有益的母爱里的人,它挤走有害的母爱(死亡之母)。
3.精神是独立的整体,是跟意识不相连的整体。
4.渴望拥有是害怕失去、害怕变化,最后是害怕减少的表现。渴望拥有可以看作是拒绝“离别”。由于人不得不死,死亡总是以生命中会有离别、一切都会重新过去的形式介入生活。
5.诡计总是意味着你知道对方的弱点。只有当我知道对方的打算时我才能狡猾。
6.如果什么都不会死去,那就什么都不会结束,就不能将它原谅和忘记。纠纷——维持敌意的对立面——就一直维持着。
7.童话是想展示某个人的发展道路,他压根儿不害怕,因此做出非人的反应,伴随恐惧他发现了他是会死的,因此害怕也总是属于一直受到威胁的人类的生活。
恐惧是人之常情
《无所畏惧的小伙子》
1.童话描述了通向独立和关系能力的道路。这条道路同时也是一条恐惧和战胜恐惧的道路。
2.生命处于阴影里。(荣格)
3.我们在极度恐惧中会忘记我们也一直是受到保护的,我们也会忘记我们到底是谁,我们有哪些力量,从而也会失去我们的保护。
4.这么一种人格特征的威胁本身就让人恐惧。当这恐惧攫住我们时,它就会完全控制我们,在我们通常能很好地应付生活的地方也会将我们吓坏。
脱离母亲的恐惧
《牧鹅姑娘》
1.灰色是呆滞、曙光、模糊的颜色,源自于雾和“介于白天和黑夜之间”。
2.妻子在精神上也非常依恋父亲:父亲不会认可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去想。
3.现在我们体内的一切动物性都让人害怕。
4.恐惧的童话中总是这样的,当熬过恐惧后,总会发生某种奇妙的东西,使恐惧消失,让位给一种更大的活力。
(5.这让我情何以堪,这个简单的故事竟然会设计到乱伦关系,借不到啊,神奇,童话果然变幻莫测,唉)
脱离父亲时的恐惧
《灰衣人》
1.比起单纯的林中迷路,这一被水妖所吞没预示的是深得多地回归潜意识。
2.置身团体要比孤身一人面对某种危险时恐惧要小。
3.起初可以通过回避危险抗拒这种恐惧,然后是通过学习发展人格来抗拒,它跟危险有着间接的联系。
(4.好奇,为什么童话都与性有关呢?)
对极其强大的感情的恐惧
《池中水妖》
1.共生的受约束者的好处在于,他知道自己受到照顾,他知道无助的自己得到保护,他不必再做决定,他不必冒险。
2.“宿主”的好处在于,他的价值巨幅上升:通过共生的受约束者他经历了一种自恋式的扩展。但这主要不是因为依赖性——而是因为不必彼此分离:共生的受约束者完全也可能比他的“伴侣”优越——但他不能将自己和对方分开。
3.不可以接受死者的食物和饮料,否则就必须留在他们那里,这是童话和古老传说里的一个规律。
(4.那倒是,共生的关系存在于各种领域,从植物与动物,再到人类。这样异常丰富的联结,大概是人的依恋性的来源之一吧。)
童话里的共生及其战胜
《引言》
1.死亡可以理解为一种大的共生;因此具有共生倾向的人们也有在死亡中选择下一个共生的机会,而不愿意忍受这一情形和一步步地彻底检验这个情形。
2.共生确实跟母亲情结有关吗?
(3.那么我的理解是共生应当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利用的状态吧)
跟吞食性根源的争执
冥府之旅——前往法法漩涡洞
1.当我们为了有目的地接近某物而压抑侵略性——这也完全符合对抗和有力对抗的意思,这时我们总是毁灭性的。此时一下子就只剩下“要么全部要么全无”的解决方法,它绝大多数是破坏性的。
2.“被压抑的”女人和被压抑的侵略性是互相联系的。
3.生命危险的另一方面大概是,在性欲里总有瞬间的自我放弃,陶醉于性高潮——这一自我放弃也可以理解为死亡或者共生。而这一经历也可能带来很大的恐惧。
4.破坏性的东西就是男人失去他的独立性,完全落在女人的手里——这在爱欲和性欲中很容易发生。这时她对他就是危险的了。
摆脱父亲约束的方法
红发绿眼人
1.如果这一渴望显得根本无法满足,你就会忧郁,如果它显得可以满足,你就会狂热。
(2.论童话中的女性)
3.命运之神在“极高的地方”可以遇到。
4.摆脱忧郁的方法是经由他的悲伤——他真的为失去金发女人悲伤。
摆脱溺爱的方法
柠檬树的女儿
1.童话中两个主角的名字若十分相似,可能意味着同一人的两面(女性面和男性面);也可以意味着两者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2.猫象征着自然的女性,温顺——但又独立和无法预料。
3.血红中蕴藏着激情和痛苦,血,肉体。
从魅力到建立关系的方法
约林德和约林格
概括与要求
1.关于童话中意象的使用,象征(瓦罐……)
2.童话中关于女性角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