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同时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哆啦a有梦”,欢迎关注
“上帝啊,请给我力量,让我改变我能改变的;请给我勇气,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请给我智慧让我能清楚的区分两者”。我想,除了上帝,心理学也可以做到。
最近,我偶然读到了一篇心理学的文章,是对高敏感这类人群的介绍,如老父亲见到失散多年的骨肉般,直觉告诉我,这就是我要寻找的。于是,按文章提供的参考书籍,我通通买来看了一遍,读完后,便与自己达成了和解。经过多年的“探寻”,我终于找到了自己这类人在心理学方面的定义。一瞬间,对于自己身上所有好的、坏的,统统接受,开始试着接受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每个人身上的特点或者说品质都可以分为两类:自己喜欢的(引以为傲的)和讨厌(想要改善)的。于我而言,我会苛求细节和完美,喜欢把握一切,让所有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如有不然,则会十分焦虑;悲观主义;不太喜欢泛泛之交,不太合群,更喜欢独处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一直以来,我都将注意力放在我的“缺点”上,着眼于消灭或改善他们,直到我了解到了积极心理学中的disease model 和health model。
disease model和health model是TalBen Shahar博士在哈佛大学公开课--积极心理学中提及的两个概念,翻译成中文就是疾病模型和健康模型。“所谓疾病模型提倡直接处理疾病,也叫改正错误,比如,痛痛时就用止痛药,咳嗽时用止咳药。而健康模型则强调培养能力,增强自身长处,改善人际关系,帮助人们找到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事和他们的热情所在。也叫创建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因而意味着不会常生病,就算病了,也能恢复得更快。健康模型对克服消极因素有帮助,是倡导培养处理消极因素的能力,无论是人际关系上的消极和痛苦经历,还是人们自身身体的。是在培养积极性,相当于增强“引擎”,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将负值转化为零进而为正,更别说还能变得更快乐,因为快乐不会自然而来,不会因为消除了忧愁就变得快乐”。简而言之,疾病模型直接作用于疾病,而健康模型则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如运动、健康饮食、规律作息来减少疾病的概率。
很明显,我对待缺点的方式就是疾病模型,在我了解到这两种模型后,开始转向健康模型,重复并加深自己身上所喜欢的特质,开始寻找自己的热情所在,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再将注意力浪费在缺点之上。可见,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是心理学带给我的。
除了上述原因外,结合我的阅读与思考,还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心理学,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的媒介
你的了解你自己吗?最近流行一种基因检测,仅通过2ml的唾液就可以了解到你的方方面面,如你祖先的种族及迁徙史、什么样的食物有助于你的健康、对咖啡是否敏感、你的皮肤特征是怎么样的,如何护肤保养等等;正如基因检测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物理特点”一样,心理学可以了解到你的“逻辑特点”。你为什么容易焦虑?你为什么缺乏自信?你又为什么比较乐观?性格开朗且外向,很轻松与人打成一片…那些困惑你的谜团,相信心理学会你答案 。
二、心理学,可以纠正我们大脑中错误的编码信息
我们大脑里时刻存在着一个“声音”或者说“意识”,它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态度,左右着我们响应事物的方式,甚至可以主宰我们的生活。
困住沙漠里的两个人,都只有半瓶水了,乐观的人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水”,而消极的人说“糟糕,只有半瓶水了”。这两个人大脑里的“声音”大概是不同的,不同的“意识”,带给他们的结果也不同。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试着“关照”过这个喋喋不休的声音呢?这个说话的声音显然不是你,只不是你的一些念头。但是这些念头可厉害了,它让你不由自主地去做一些事情,自己都无法控制。
那些杀人的人、跳楼的人、报复社会的人、冲动做事的人,都是没有提防到自己脑袋里的声音,一时不察,就按照它的话去做了,事后才发现,刚才自己怎么了?竟会做出这样的事?不但如此,脑袋里的声音还不断地让你去跟别人比较,告诉你,你有多差劲,别人有多好,没有人瞧得起你,没有人真正欣赏你,让你的情绪低落到谷底。
这些声音都是我们小的时候,不知不觉被父母和周围的环境“编”进我们大脑中的,就像计算机被程序化了一样。有些人比较幸运,他们的计算机程序比较健康,而对那些不幸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思考问题比较负面。心理学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并纠正大脑中错误的编码信息。
三、心理学研究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TalBen Shahar在积极心理学的公开课中提到,现在心理学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心理学的研究太过专业,将研究成果束之高阁,我称为“阳春白雪”,缺少到日常生活的转换,我称为“下里巴人”。其实,心理学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对于我们来说,只需简单记住其研究成果,运用到生活中去就好了。
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提到了一项研究,“丰富的经历是否等于更大的大脑”,研究人员将小老鼠分为多组,一组在丰富的环境中,“带有各种可供玩耍的物品的大笼子里。每天从25种玩具中选取一种新的组合放在笼子里”,一组生活在贫乏的环境中,“略微小一些的笼子,老鼠被放置在单独隔离的空间里,笼子里总有适量的水和食物”。最后的结果证实,生活在丰富环境中的老鼠,其大脑在很多方面都有别于缺乏环境中的老鼠。在丰富环境中生活的老鼠的大脑皮层(即大脑对经验作出反应的部分,它负责行动、记忆、学习和所有感觉的输入,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更重且更厚,并且这种差别很显著。与这种区别相关的化学物质是“乙酰胆碱酶”,它在身处丰富环境中的老鼠的大脑组织中更具活性。
在了解上述研究背景及结论后,我们又该如何将其运用到生活呢?
对于作父母的来说,不妨考虑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生长环境;
对其他人来说,不妨考虑多去体验、经历一些东西;不妨多去掌握一些技能和技术
最后,心理学所能影响到的绝不仅包括以上几个方面,还设计社交、工作、亲密关系等等。我在以后的文章中也会写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