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废掉,往往是悄无声息的。
也许,此刻你已经在一步步走向自废,没有人会为你拉响警报。
反观自己,如果你有如下迹象,那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1.放弃形象管理
窦文涛在《圆桌派》中提过一个观点:穷人最先放弃的就是形象。
其实更准确来说,心穷的人最先放弃形象。
外在形象,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延伸。
一个人放弃形象的同时,就意味着他已经彻底被生活、时间、工作和家庭打败了。
相反,一个人若是在灰暗时光还能保持体面,没有什么可以摧毁他。
成年人的生活,麻烦叠着麻烦,你越是带着霉相,生活就越是欺软怕硬。
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保持体面。
老话说,行头换一换,好运来一半。
把自己从颓丧中拉出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改变形象。
换个发型,换身打扮,擦亮皮鞋,出门前照照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
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是在提升自己的士气。
2.只接收快餐信息
几十年前,余秋雨上大学的时候,去图书馆借书。
一位老图书管理员告诉他:“我只要看一个学生的借书卡,就可以预测这个学生的前途。”
管理员说一个未来有大前途的人读书卡有两个特点:
“第一,喜欢研读很多学科专业好书。第二,还喜欢跨学科研读经典好书。”
简单理解就是,后来有所成就的人通常是深度阅读者,并且他们会多领域阅读,打破信息茧房,跨界融通。
你看,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成为“快餐信息”回收站。
当快餐信息挤占你的认知带宽,你的深度学习和思考能力就会不可避免地退化。
一旦这些低密度,浅层次的东西充斥大脑,之后做稍微有难度的思考,你都会望而却步。
所以,千万别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快餐信息的跑马场。
每天睡觉前别带手机进自己的房间,阅读一小时,你的大脑会变得灵活起来。
3.固守经验
人也如此,固守经验和习惯,便只会成为自己经验的囚徒。
就像著名的火鸡理论说得那样:
我们的大脑会对过往的经验产生依赖,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固定思维,当真正的危险来临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迟钝和麻木。
食物会过期,经验也会过期。
电脑需要清空缓存,大脑也要定期清理缓存。
通用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屡次缔造商业奇迹。
有人提议他将管理经验总结成书,他却坚持要把经验归零,把经验都丢进“垃圾桶”。
工作数十年来,杰克从不做经验留档,甚至要求公司定期清理内部文件。
后来也正因不被过往经验束缚,通用才躲过了企业危机。
《黑天鹅》里有句话:
“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永远记住,不断更新自己,打破自己。
4.垃圾快乐上瘾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有个高赞的答案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
美国社会学家芭芭拉把快乐分为两层,一种是消耗性的,另一种是补充性的。
层次低的人,喜欢用消耗性的方式寻找快乐,如酗酒、赌博、刷剧、打游戏等;
层次高的人,喜欢用补充性的方式创造快乐,如读书、学习、运动、艺术创作等。
但靠放纵制造的垃圾快乐,只有刹那的爽。
快乐之后是落寞和放纵带来的无法弥补的黑洞。
而靠自律带来的高级快乐,则会给你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
垃圾快乐对人的伤害,丝毫不亚于毒品。
它的厉害在于,你感觉不到它的伤害,当你感觉到时,恐怕已无力抗争。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若不懂得反本能,就会在不断满足自我享受的过程中,慢慢毁掉自己的前途。
纵欲无度,当下的快乐之后,剩下的全是痛苦。
延迟满足,除了当下的痛苦外,剩下的全是如茶水苦后的清香。
5.低质量社交
如果你现在还在低级的圈子里怡然自得,那你的注定会过上庸庸碌碌的生活。
前几天,查理·芒格在演讲中告诫年轻人:
让你的人生远离有毒的人,越快越好。
你的社交圈就是你的净值。
你和谁相处,决定了你的价值和圈层。
想要向上成长,就要学会社交断舍离。
朋友贵精,不贵多。
交朋友要慢,换圈子要快。
学会向上社交,高质量的圈子,高能量的朋友,才能牵引我们走向更好的目的地。
6.
葡萄酒的软木塞,是由一种叫栎树的树皮制作而成。
这种树要一直要长25年,才第一次脱皮。
并且,第一次的树皮因为质量不佳往往不能做成软木塞。
此后,每隔9—12年,栎树都要脱一次皮。
脱皮几次后,当它的质量足够好,才可以发挥它的价值。
人生也是,须经历一次次脱皮换骨般的历炼,生命才会更加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