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小说中的人真的存在,只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无从得见。
有些人阿想请家教就请家教想要出国就出国,有些人阿只能在边缘挣扎纠结下顿饭的着落。而还有一种人,夹在中间,进退两年。如我,出国其实家里能负担只是会增大家庭压力,有了选择等于没有选择。就像给了希望,却根本只是幻影。我倒没什么可抱怨,只是偶尔不甘心,偶尔后悔莫及。倒也想这希望从未出现过。
像《活着》里的富贵,一生大起大落,经历那么多苦,儿孙都走在自个前面,幸福不过短短几年苦难却要伴随一生,他的活着就仅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罢。又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克里特兰,不过挣扎于梦想与现实,不做画家的他家庭美满吃喝不愁,做了画家的他圆满了心中的渴求,他的活着就是在发觉了梦的时候穷极一生去触碰那梦。同样的存在,怎么那么不同的人生。
不可否认他人的努力付出,但又怎能不质问这社会的公平。有人生来便在罗马,有人生来就像个错误。
其实换个思维思考,一切都能理解。当无数人刚降临于世间,给着同样的起跑线,一声哨响,所有人开始狂奔,直到最后一个人放弃奔跑便喊停,接着换每个人的复制品上台,又一声哨响,所有复制品开始狂奔,直到最后一个复制品放弃奔跑便喊停,无限循环。当n个循环过后再看,就会发现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差距大到难以想象。
我很想去接触那样的人,仿佛无所不能。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贝多芬,全能天才上帝的宠儿,只是太难遇到。见过的人说他遥不可及,没见过的人说这只是故事。
我没有任何酸的意思,也没有抱怨,多多少少有些认命,但也不甘。我就好像逍遥游里的学鸠,决起而飞不过九尺,哪像大鹏其行九万里。
如果可以遇到某个人,知我教我,也许,人生会不一样吧,毕竟当一个人修行的机会没有了结伴而行是最好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