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老百姓口语式的表达。食,是敬天礼仪中的步骤,所以带有一种神圣、敬畏的态度。这是两种层级状态的不同内涵的表达。吃为了饱肚,食为了祝福。
先来看看甲骨文中“食”如何写?且看,
甲骨文“食”字
这是一个很形象的字,上部类似“A”的图形,似乎是一个张着大嘴的人,下部是个类似容器的物品装着热气腾腾的米饭,容器边的两个点,似乎就是可见的热气;当然也有简化的甲骨文:
简化甲骨文“食”字
减少了侧边的两点,但是主体字形没有改变。真的很形象,但是,为啥口是在上部,而不是和我们平常吃饭那样在侧边?首先,我们回想一下,文字的上下结构代表什么意思;其次,我们来分解一下“食”这个字。上部,前面说了,但下面的
甲骨文“皀”字
的形状,是汉字“皀”(ji,四声)的甲骨文,这个字平时不常用,在简体汉字中,晃眼一看仿佛是“皂”。但“皀”作为很多字的组合,为我们所常见,比如“即”、“既”、“稽”。“皀”在《说文》中是这样解释的:“皀,穀之馨香也。象嘉穀在裹中之形,匕,所以扱之。或說:皀,一粒也。凡皀之屬皆从皀。又讀若香”。文中之意已经很明白,就是“香”。“香”含在“气”中,气的繁体是“氣”,也就是米之气,当然这个“米”不是普通的稻米,而是指可以与之沟通、摄取的物之精华。现在就可以理解了,“食”一种“吃”的高阶仪式,吃得是香,就像我们平时要去庙里烧烧香。
所以,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感谢食物给我们带来生命延续的能量,这样食物的精华才能真正被我们吸收、运用。餐桌礼仪,其实就是在将甲骨文中的内涵,贯彻到生命过程之中。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