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已读书目:
《如何有效读懂一本书》
《重拾英语听说:如何通过持续学习提升你的英语》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穷查理宝典》
《刻意练习》
《把时间当作朋友》
《拆掉思维里的墙》
《怎样写作》
《如何有效读懂一本书》
这本书给到我的启示有三个部分:一是关于读书建议,读得多不如读得透。虽然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熟知,但再次强调,兴许会改变你读下一本书的方法。
二是关于读书乐趣。写书评在微博上@作者或读过此书的朋友们,一起互动。同时,坚持写书评,当你写作的水平较高时,就会有出版社来邀你写书评并送书给你读,这个对喜欢读书的人来说是一种鼓励。
三是关于做读书笔记与拆书。这两种方式都会帮助我们理解书本,并利于回顾。拆书是当前流行的一种读书方式,能更透彻的了解一本书的框架与精华并能联系实际。秋叶老师的拆书特点:知识介绍+扩展思考+互动练习。如此读一本书,一定会读懂它。拆书的方式,值得一试。
《重拾英语听说:如何通过持续学习提升你的英语》
这是本知乎周刊,内容是关于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其中很多方法都具有参考价值。列举几个印象较为深刻的。
1.6个月学会一门外语靠谱吗?
作者是美国学校中文沉浸双语老师。她的回答是YES。前段时间看过一本书,也是关于这个主题,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让我相信,6个月完全可以学会一门外语。当然,这个会也是有界定的,但基本能让你与外国人的基本交流没有问题。但要通过6个月达到这样一个水平,我们需要每天6-8小时的沉浸式方法去学语言。(具体方法可参考龙飞虎的五大原则和七大行动。)这个投入强度太大,一般都无法做到。但他的沉浸式方法,倒是可以借鉴。
2.通过看美剧提高英语水平。
很多人看美剧,英语水平并未提高,因为我们只是图个乐呵,根本没有用心去听剧中所说的每一句话。原来想要收到效果,必须一遍又一遍的去听,甚至为了达到完全听明白的目标,可以刷上100遍。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原来水平都是这么练出来的。以后如果想用美剧提高英语,我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去努力了!
3.怎样练发音
重复,大量地重复。一篇文章可能要练习五十遍以上,直至最大限度接近原声。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小巫学音标的经历,她就是把音标反反复复的听,甚至听至上千遍,直到差距最小化。掌握任何一个技巧,都得要下足功夫。
学英语的大道也是有很多条,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路,然后勇猛的往前冲,相信自己一定能看到路前边更美好的风景。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读了本民国女神婚恋书《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书中介绍的26个女神中,婚恋鲜有完满结局的。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看林徽因和潘素的婚姻,除了当初那望一眼便秋波生的美妙恋爱,婚后更多的是尊重、互助与成全。而那些起初爱得热烈,后来分道扬镳的,不是老死不相往来,就是成为了仇人,还有为爱情丢了卿卿性命的。
看罢,不禁想,何必何必。如萧红,如蒋碧微,如阮玲玉。为何她们会有那样的命运?想来还是与他们的个性有关。一人一性情。此生找到的人,除了些运气在其中,幸福与否还是与人的个性相关甚多。而个性,又离不开她的成长环境。如胡有松,那样一个亭亭玉立,美若雏菊的少女,若不是因她想有个温暖的家,安定的生活,大概也不会有“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悲凉。
而阮玲玉,若不是把幸福的可能,全压给一个不靠谱的男人,也绝然不会离世而去。她本可以靠自己赢来幸福,但她却放弃了这条最靠谱的路。
女人,其实完全可以自实其力而活,不必依赖他人。当你把自己的一切,都依托在他人身上时,大概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历史一再证明了这样的事实。
希望当下的女子,都能够爱自己,信自己,绽放自己。活出生命的活力。
《穷查理宝典》
本来以为穷查理的书是写富兰克林的,但没想到,这是一本是写芒格的书,作为一个对商业不太关注的人来说,只听过其名,并不了解其人。知道他,也是因为巴菲特。出于好奇心,翻看了这本书。给到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对阅读的态度。“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并且,芒格说他遇到的所有聪明的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他们都是公司里的高管,都是超级忙人,尚且能做到每天读书,作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阅读?
《刻意练习》
这本书告诉我们,通过刻意练习,能从一个新手成长为大师。作为现代社会渴望成长的一代人,这样一本书,给到我们的不仅是方法论,更多的是希望,原来作为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成为大师!好兴奋的感觉。这本书刷新了我的一些旧观念。一:杰出的能力是通过大量练习与培训的结果。二:找到正确的方法,有目的的练习,普通人也能有所成就。
知易行难,要想把刻意练习运用到日常学习中,还需要再精进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内容,再去尝试应用。
《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老师的这本书给到我一些很智慧的启示。
关于兴趣,说到了我的痛处。有些事,不是有兴趣就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会有兴趣。想我平常总以没兴趣为借口拒绝做一些事,但又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在哪。李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彻底醒了!另一个启示是关于学习方法。““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大量的时间投入。”我明白了,就是不要太迷恋方法,找到一条路,立马行动!并坚持去做。
第三个启示: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读到这一段时,我恍然大悟,其实我就控制过自己的大脑。曾经用做另一种事情,转移注意力,消除了头痛的事,但我没有上升到理论,也没多想。现在经李老师一说,才知道,不仅是头痛可以控制,当你的脑子在胡思乱想时,一样可以控制它!
读书,果然有益于成长!
《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古典老师,原是新东方的老师,现在是新精英生涯创始人,还有一个著名的“橙子学院”。早些年知道徐小平老师,也是做人生规划,看过他写的书,当时觉得规划的真好,但可能因自己涉世不深,没有给到我足够的影响。而眼下,在经历了人生种种之后,再看古典老师的这本书,有一种醍醐灌顶的作用。以下几点,值得时常去回味:
1.认识你自己;2.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巫师,你渴望什么,就会获得什么;3。找到有趣的生命,找到自己热衷的事业;4.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怎样写作》
这本书本是冲着标题去的,尤其对于一个写作新手来说,希望得到一些指导,但却让我很失望。这是本月唯一一本让我读着读着就想放弃的书。当然了,开卷总有益。写作的源头来自生活,我们需要运用观察力,要明白它们外面的状况以及内面的情形。我们还需要培养情感。“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感之中,就觉得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如此之生活,正是我们写作源源不断的源泉。“写作其实就是在写自己的经验,而经验又必须深切,必须正确,这要从整个生活里去下工夫。有了深切的正确的经验,写作就不愁没有很好的材料了。”对于我平常总是下笔不知写啥的人来说,这样的话语,不无启示,写不出,就认真的从生活中找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