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
今天看了一些推文,有感而发……
首先,我们要把“工作内容的价值”和“个人的价值”分开,这两个概念先要理解。
“工作内容的价值”指一项工作带来的社会价值,简单说就是值多少钱,或制造多少效益。
“个人的价值”指你做这份工作的价值,简单说就是你能发挥这项工作总价值的百分之几。
有了这两个概念,我们才可以更理性地判断工作对于自己的合适度。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运动员。
从“工作内容的价值”上分类,可以有以下几类:
(1)成为国际足球运动员 ;
(2)成为国家足球运动员;
(3)成为公司足球运动员;
这三种都是运动员,但社会价值是不同的,不用多解释,也明白其实是天差地别的关系。
而从“个人的价值”来看,你究竟能成为以上哪类运动员,这个是自己很容易找到定位的。
为什么强调这两者的概念?因为其中有一样共性,就是假如不考虑其它因素,每个人大概都想成为国际级的运动员,而限制每个人的目标,就是“个人的价值”。
这个所谓“个人的价值”大概就是能力的概念,但它往往很难完美地呈现,就算足球运动员,也会受队友的影响,一场比赛下来,由于对手、队友、场地、教练等原因,让你无法清晰了解自己的价值,更何况是平时我们的工作,你更加无法判断;
所以,造成这种“视野障碍”的根本原因,是你对大多数人能做到的程度,与自己做到的程度,这两点上不太清楚,也就是没有“知已知彼”。
在大多数教练眼中、在家长眼中、有上司眼中,你永远是做得不够好的,这是一个社会规则,就算杨倩也一样,否则别人就无存在的意义了。所以,首先你不能太过受别人的评论所干扰。
其次,你要大量去看别人比赛的视频,对比自己的成果,得出一个结论。比如你做一份报告,拿别人做相类似的对比,或者拿给一个专业的人对比,就能有一点结论。
但工作往往不只是做报告就能体现你的价值,这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更多的,建议多对比比你高职位的人,他们的报告水平,或什么方面造成他们比你有更高的地位。
我就亲身有这种感悟,我是做策划的,我个人做报告的能力不错,但经历的很多上司或同年龄的人其实报告能力很一般,但别人就是比我职位高,拿到的薪酬多,这个就要好好对比一下别人的优势了,记住“很多工作并不是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名教练,他的水平不一定比球队里的某人更好,但他就是教练。这句话简单,而涵盖的信息量不少。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自己适合做球员还是教练,只想对比两者间薪酬。
也就是,利益是阻碍大多数人看清自己的最大问题。
现在很多人都把适合自己的工作,解释为“自己做得好的工作”,我并不认为这是完全对的,我觉得先后顺序应该为自己适合才会真正做得好,才会有深度工作。
作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你是否热爱这项运动,其实从量化的角度来说,50%以上应该是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兴趣,这一点大多数人是有感性认知的,而剩下的50%,应该包括工资、群体和自身能力三大因素,这其实与我们平常的职业一样的。
也就是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我觉得我还能接受,但觉得什么什么不够好”,其中最多就是工资待遇,或者共事的群体,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你对该项工作的满意度。
另外,你是否容易专心去做手头上的这项工作?比如我在写这篇文章,我花的时间仅为十分钟,而我感觉到整天的精神集中度,还不如这十分钟过得实在。
这就是个人觉得比较有说服力的亲身例子。
也许,这件事情是游戏,是运动,是写作,是画画,是创作,抑或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