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越俎代庖
首先我们来看看成语越俎代庖。越俎代庖出自《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越:超过。俎(zǔ):指樽俎,古代祭祀时盛酒食的器具。庖(páo):厨师。意思是厨师不做饭,掌管祭祀的人(尸、祝)也不能放下祭器代他下厨房。后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想想看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家长在做着越俎代庖的事。
孩子小时候为了锻炼孩子对色彩的敏感度和手的灵活度,许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买填涂画。因为孩子的手还不够灵活,填涂的时候,往往会把颜色填到图的外边。家长看着不舒服,便急不可耐的自己拿出彩色的画笔帮助孩子把图案涂完美。
在本该锻炼孩子表达能力的时候,又有多少家长害怕孩子说不清楚,急于替孩子去表达,到孩子那里只剩下点头或摇头,错失了孩子语言发展的最好时期,使孩子在长大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都说不清楚,语速又特别慢,所以渐渐失去了表达的欲望。
害怕孩子有一点闪失,就不错眼珠的看着孩子,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哪怕有一点点矛盾,家长马上帮着出面解决……
即使孩子成年了,家长对孩子的事情还是不肯放手,孩子上大学报什么专业,考哪所大学?在哪个城市工作?找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常常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正像我们常说的那样,真是操碎了心。
我们以“爱”的理由,做了太多越俎代庖的事,剥夺了孩子太多成长的乐趣,感受生活的乐趣。
现在有不少家长都有了二宝,再想越俎代庖时,请记得收手。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