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学习数学一直是我的硬伤,并不是我不够努力,实际上从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学习和努力的意义,这种心智力量的习得多少对我来说很重要,凡事爱多问个为什么,但是做题的时,如果遇到困难了,干脆就呆在那里,那种尴尬的状态历历在目,老师总是说我钻牛角尖。
多年以后我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类比。当你遇到一扇被锁着的门,你应该去哪里找钥匙?
……显然不应该是只盯着锁头看,是吧。
若是锁头里面插着一把钥匙,那锁头等于是开着的,不是吗?之所以打不开那扇门,就是因为它是被锁上的,而开那个锁需要的钥匙,一定在别的什么地方不是吗?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既然那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就好像是被锁上了的锁头,而解决方案就像是钥匙一样,一定不在锁孔里面插着,一定是在别的什么地方,所以,当我们尝试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只盯着问题看,盯着问题想,盯着问题找解决方案,通常只能是以无奈告终。
一旦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发现自己正在“只盯着问题本身进行思考”的时候,你的元认知能力就应该被激活,让它告诉自己:不对,我得把我的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因为解决方案肯定在其他地方……
你已经知道元认知能力的存在,你已经知道如何刻意训练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再往后调用元认知能力只不过时生命中的一个习惯而已,如此自然,就好像你渴了就想办法找水喝、饿了就想办法找吃的一样……
我们不妨反思自我,突然发现,大多数时候,自己的思维和目光都消耗在“锁”本身,却从未考虑过去别的地方寻找“钥匙”。更可怕的是,有时候甚至意识不到还有“钥匙”这个东西存在。
我们之前除了被各种娱乐新闻,搞笑段子吸引之外,还会被另一种东西吸引:困扰我们的问题,如果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积极思考倒也罢了,我看到的很多人则是选择不停地在问题周围打转。貌似很努力,实际上收效甚微。这也是我们需要小心的坑,你在问题上面花了时间和精力,不代表你的注意力就一定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在别处花费的时间,也不能被视为“浪费”。
生活中,你能找到的钥匙种类和数量其实是相对的。换句话说,你平时涉及的领域越多,在每一个领域了解越深,你就更有可能找到更多且更优质的钥匙。
举个例子,心理学其实就是一个隐藏着大量钥匙的地方,但是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好好去查找,并且把学习的知识利用起来解决生活的问题。不论是门前的锁,还是对面的窗户,其实都是对于我们面临困难的一种类比。这其实是一种多维度思考,还记得我们之前文章中提到过,要想从平庸走向卓越,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维竞争”。
这种多维度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你了解的领域越多,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更有可能想别人不曾想过、甚至想象不到解决办法。当你掌握更多的知识时,你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变多了,相应的自己能够应对的钥匙也随之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