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旅程---《万里任禅游》读后感

旅途的风景甚好,你有没有驻足观赏。

很难想到一位作家会将16天的旅程游记融入到哲学方面并一篇一篇记录下来,每一篇的肖陶扩(简单说就是宗教和成人教育的同时进行讨论活动)的起笔就是作者将要进行哲学思想的渗入,这种状态作者称是旅途之中体验“禅”的意义,同时带给我不少的收获。

这本书叫做《万里任禅游》作者是美国作家罗伯特·M波西格,和朋友一起骑摩托车横穿美国本土,并以游记的形式讲述他一路遇到的问题以及启发他思考的一些哲学问题,当时感觉哲学是非常枯燥的学科,只是随便翻翻看前几章,没想到被他的哲理所吸引,整整看了一下午,将这本书通读了一遍。在他的文章中不仅有经典的“摩托车维修艺术”而且还有作者苦苦追寻“良质”。如果说旅途之中必看不可的书的话还属《万里任禅游》,一个将精神的带入旅途并引发思考的游记。

“摩托车维修艺术”实则是作者对于西方理性思想对于“修摩托车”的思考,因此他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艺术”,西方思想只是让他清楚知道自身的处于何处,然后加之逻辑思维剖析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一点不得不在文中写一下怎样形成逻辑。问题发生就要想是如何发生这类问题的,因此需要演绎法和归纳法两种法则,简单来说就是一般原理推论出特定的结果(比如水干了花就死了,用常识断定)是演绎法,而需要从观察事物开始得到结论就是归纳法,两种方法都思考过程就能构成逻辑,很明显逻辑当中归纳法显然要考虑的多一些,这就意味着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就需要构成一种逻辑去解决而不是抓瞎。那么怎样建立逻辑呢?

首先记录状况,接着就需要想怎么解决,解决方法就需要严谨的逻辑判断,包括这种问题是什么,假设问题原因,证实每个问题的假设,预测实验的结果,观察实验的结论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这样判断完成就可以准确知道事情的真相,正如书中的摩托车修理工将作者的摩托车越修问题越多,反而是对摩托车修理什么都不懂的作者,一点点用思维逻辑推导出事故原因,并自己修好,一路下来他再也没有找过修理工。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一定要立刻请教专业人士或者高手吗,可以试着用自己的逻辑能力加动手能力去捉摸一番,一些小问题都能自己解决。

提到“良质”(原文quality)其实是作者探寻东方哲学时用它称呼,也就是文中他说的价值判断,作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并没有定论良质究根结底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去判断何为“良质”,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层面让学生抛出一切学分制度以及评优标准去判断。以及写作时,学生不需要任何规则,不需要任何理论的状况下顺存自己的想象力,这时你会发觉判断的这个过程是“良质”,写出来的作品才最具有价值以及含有创造力。文章的第三部分中每一篇的都会提及良质,感觉在哲学的世界中良质这种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前言中说的“创意、经验、直觉和想象就是良质”。

我们源自生活,生活都是悄无声息地建立在哲学方面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就像时间本来是不存在的,但人们已经习惯将它列到咱们的生活中一样,每天学点儿哲学,说不定对生活就会有启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6年五一假期,三五好友相约,来到周山路想像书店旧址,漫无目的地翻阅书籍,《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映入眼帘...
    独行侠者阅读 774评论 0 4
  • 禅与摩托车的维修艺术 Robert·M·Pirsig 作者出生于1928年明尼苏达州,于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和哲学...
    扯谈阅读 1,640评论 1 5
  • 禅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有感。 一、缘起 之所以看这本书,是被标题吸引了,作者的标题视角...
    字爵阅读 493评论 0 3
  • 为了这阵暴雨, 昨天就开始闷热。 终于,一个炸雷,雨顷如注, 织成雨帘如孩儿掀。 酣畅,痛快。 霎时雨收。 不知名...
    初九的小蜗牛生活家阅读 238评论 0 1
  • 看《摔跤吧,爸爸》: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就是能干很多事情的超级英雄,在爸爸的心里,总有一份自己未完成的梦...
    山上的迷雾阅读 23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