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现实情况:
所有人都在抱怨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和心思去想未来的事,其实管理者之所以不顾及明天,是因为他无法从今天的事务中脱身,但这仍然是表面现象,真正的病根,是他们缺乏完成企业经济任务所需的知识基础体系。
一项经济任务必须包含三个维度:
1.必须提高现有业务的运营成效;
2.必须辨识出企业的潜能并使之发挥作用;
3.必须对企业进行更新以创造一个全新的未来。
未来不是产生于明天,而是产生于几天,是与今天的任务有关的决策和行动创造的。
企业的现实有哪些呢?
1.成果和资源二者都不在企业内部,而是存在于企业外部。企业内部没有利润要素,只有成本要素,任何经营活动,不管是工程、销售、制造、还是会计,都需要投入力气并将产生花销,但是他们是否对成果有贡献,不一定。
成果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企业外部的人—市场经济中的顾客,都是外部人决定着企业的付出是会转化为经济成果,还是徒劳无功。
总结:人员的投入不一定产生了更高的价值,还要看有没有成果,每个岗位的成果是什么。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每家企业的特有资源—知识。能够令企业与众不同并且能成为其独特资源的,是它运用各类知识的能力—从科学和技术知识到社会、经济、管理知识,只有在知识这一层面上,企业才会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也才会显示出有市场价值的东西。
企业经营的是什么?
企业经营可以被定义为将外部资源(即知识)转化为外部成果(即经济价值)的过程。
总结:清晰地表达清楚了知识对于企业的意义,任何设备都可能同质化,只有不断迭代的知识和运用外部知识的能力才能让企业具有独特性。反观我们每个企业,我们拥有什么知识呢?什么是知识呢?
关于知识的理解,我曾查阅过知乎、百科的定义,官方解释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探索的总和,我认为这个定义太过于宽泛而不具备指导意义。在现实运用中,我认为的知识的定义是:可复制的逻辑或经验。具备知识首先是要有相关的逻辑和经验,知识的来源可能来自于书本、现实、个人,他是一种思考或解决问题的逻辑和经验,当这个逻辑或经验可以以文字图像及视频形式进行复制传播给其他人进行实践的时候,便成了知识。知识没有好坏之分,它是一种对于具体事务的描述总和,而对于验证知识的好坏,则应由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知识的结果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