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设计方法与实务
介绍合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细致详述14个法律领域的具体合同设计技巧
包含14个法律领域的具体合同设计技巧,将实际案例融合进方法论中,并细致精湛地总结出14个合同设计的特点,且每一个类型的合同都有对应的设计模板。
1、买卖法中的合同设计:从实际案例入手,把案例中涉及合同的各个元素与详细的法律规定结合起来,主要有前期的信息收集、对当事人利益状况的考量及哪些是无疑义的规则等。同时明确买卖双方的利益角色、确定给付工具,并划分清晰的设计界限。模板方案更是一目了然。
2、赠与法中的合同设计:主要包括制作合同草案和解决方案,涉及配偶之间以及亲子之间的赠与。在明确法律框架、相关税法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出详细的设计方案。
3、租赁法中的合同设计:该领域主要涉及住宅租赁合同、办公室租赁合同,其中对以下元素均在合同设计方案里做了细化:租赁物、租金、租赁期限、竣工风险、经营费和附加费等。
4、雇佣法和劳动法中的合同设计:详细拟出了常见及变形的合同提纲,包括职责范围、费用报酬、竞业禁止等。
5、承揽法中的合同设计:涉及合同基本信息、类型、期限、验收、瑕疵担保等。
6、居间法中的合同设计:主要包括合同期限、居间佣金、当事人的义务等。
7、融资租赁法中的合同设计:列举了一般融资租赁条款提纲,其中也包含了相关税法问题、售后回租等。
8、特许经营中的合同设计:对案例进行条分缕析,总结出制定合同前期的咨询阶段所涵盖的内容,比如资金问题、贷款的批准、信用评级等。除此以外还列举了特许经营体系的重要特征和合同结构。
9、物权法中的合同设计:对案例中的按份共同关系/共有、土地担保权、地役权作了详细阐述和理论分析。
10、社团法中的合同设计:从社团成立的初步思考到设计方案的展开,容纳了个人责任、社团设立、社团登记、成员更替、创立大会纪要等。
11、民商事组织法中的合同设计:主要有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公司设立合同的基本结构和主题列表、律师民事合伙协议、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合同提纲以及协议的具体分析等。
12、夫妻财产制合同法中的合同设计:对案例中的当事人的婚前、婚后法律状态进行了分析,强调男女平等并十分显著地将这一现代理念融合进合同制定中,包括财产制度、供给均衡、婚后扶养等,且列出了细致的夫妻财产制合同示例。
13、继承法中的合同设计:秉持私有财产继承原则,明确划分了国家的法定继承权,确保私人继承权不受侵犯。除了继承法的常见问题外,也利用清晰的表格罗列出案例中的遗产税与赠与税的算法。此外还有共同遗嘱、企业家遗嘱的处理方法、费用示例等。
14、一般交易条款法中的合同设计:一般交易条款的设计主要有规则需要、规则目标的可行性等具有实操意义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著译者简介
作者简介
〔德〕卢茨·阿德霍尔德(Lutz Aderhold),明斯特大学法学名誉教授,律师、公证人(多特蒙德)。
〔德〕拉斐尔·科赫(Raphael Koch),奥格斯堡大学法学教授。
〔德〕卡尔海因茨·兰开提斯(Karlheinz Lenkaitis ),明斯特大学法学名誉教授,律师、公证人(波鸿)。
译者简介
孙思壮,男1995年生,北京人。中国政法大学学士、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硕士,现为德国慕尼黑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兴趣为民法、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交叉领域。
导论
在大学里,未来的法律人经常要处理有争议的案例。(他们)必须按照既定事实考察一个或多个请求权、主观权利的推导或法律基础。而涵摄(Subsumtion)则是被学习和应用最多的法学方法,也就是依据案件事实而适用法律的方法。法官裁判案件的任务与这种工作方式相同,这通常被称为“裁决式法学”。
与此相对,合同设计【预防式法学(Kautelarjurisprudenz)】则应用于法律咨询。它是指“借由法律并在法律的界限内、适应当下且面向未来的私人生活关系设计”。与争端裁决不同,合同设计是面向未来的,并且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它是活法(lebendes Recht),它在法律秩序和社会生活间建起一座桥梁,使“书面上的法”(paper law)转换为“行动中的法”(law in action)。
合同设计通过在法律上(借助合同)保障、改变、实现或阻止某一生活事实,以实现当事人(经济上的)实质目标。同时它也具有避免纠纷的功能,相比于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更有优势。在诉讼过程中,通常难免会引致某些情绪产生,这些情绪不仅会恶化现有的人际关系,而且对商业关系不利。最后,一份高明的合同设计在经济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可以避免耗时冗长且代价高昂的法律诉讼。
通过普罗泰戈拉悖论,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高明合同设计的好处。希腊法学家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无偿地给一位贫穷但天资聪颖的学生授课。作为补偿,他们约定当这位学生毕业后赢得他的第一个案件后,他必须向普罗泰戈拉支付一定的报酬。然而这名学生毕业后却并没有接手任何诉讼案件。之后普罗泰戈拉因学生尚未支付约定的报酬而起诉了他。法庭上,学生论辩道:如果我赢下了这个案件(因为他截至此时尚未赢过别的案件),我自然(per definitionem)不必支付报酬(原因:给付之诉被驳回)。如果我输了,那么我还没有赢下我的第一个案件,并且依照约定,我不必在赢得我的第一个案子前,向普罗泰戈拉给付价款。因而不论或赢或输,我都不必付款。普罗泰戈拉则认为:当我的学生输了这个案件,他自然必须付款(因为本诉讼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当他此时取胜,那么他就赢了他的第一个案件,他同样必须向我支付相应的价款。不论赢或输,我都应当得到约定的金钱。他们谁说得对呢?
学生和普罗泰戈拉的论点乍看之下都有其说服力。但该情况却产生了悖论。法官或许会支持学生的论点。当时学生还没有赢下任何诉讼。只有当本案审结时,他才借此赢下了他的第一个案子。在其他的诉讼中,普罗泰戈拉或许才能主张他的请求权。第一份判决的法律效力并不与新的诉讼冲突,因为第一个诉讼将因“当前没有依据”而被驳回。当然人们可以进一步质疑,如果普罗泰戈拉通过自己提起诉讼而满足了请求权的前提,这是否构成了权利滥用。或许这个协议应当如此解释,即这名学生必须作为当事人的代理人出庭且赢得诉讼,而仅为他个人事务所做的工作则不能满足条件。
本次争端本可以通过前瞻性的合同设计得以规避。双方当事人本可以就协议的法律后果达成一个更为具体的约定,比如赢得自己事务诉讼的胜利是否能够满足请求权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合同中还可以另行规定,学生是否有义务承接案件。这样即使当学生拒绝承接时,普罗泰戈拉也可根据违反合同主张相应的请求权。必要时(他们)也可以约定,当学生不承接案件时,学生必须在一段具体的期限后自行支付一定的金额。因此,一份精准的协议可以帮助双方当事人实现其目标。
合同的完美设计
本书是德国法学教育实践“合同设计”的简明教程
从理论到实务,通过介绍七类常用合同
在经典案例中还原合同设计的整个过程
1.更趋向于描写草拟合同的过程,从问题到草案,一步一步告诉读者应该如何做。
2.举例涉及的都是较常见常用的合同,如:担保合同、赠予合同、公司法合同。
3.实务操作导向。本书是德国法学教育实践“合同设计”的简明教程,所涉内容用作法律实务培训颇为恰当。
4.法学理论概述。“预防性法学”和“合同设计”终究是中国法学学术界和实务界都绕不过的课题,本书为读者了解这两课题提供了很好的入门知识。
5.典型案例解读。本书从理论到实务,由一般到特殊,以案例穿插为主线,精选七类常用合同的典型案例。
6.解决方案并重。本书阐述了合同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7.合同草案展示。在每一个经典案例中具体还原了“从信息收集”到形成“合同草案”的整个合同设计过程。
8.适读面广。作者是大学教授,本书面向法学学生撰写,对于打开法学学生新的法律视野,使之认识到法律既是解决纠纷的手段更是预防纠纷的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9.结构合理。该书稿篇幅较小,内容简明且完整,让读者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读到精华。
著译者简介
作者简介
〔德〕苏达贝·卡玛纳布罗(Sudabeh Kamanabrou),1970年出生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教授,民法、德国与欧洲劳动法、经济法和方法论讲席教授,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劳动法、比较法、法学方法论。
译者简介
李依怡,清华大学法学学士,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译后记
卡玛纳布罗教授的《合同的完美设计》一书自2002年第1版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收获了多方的美誉,目前在德国出版到第5版。本书即是根据2019年出版的德文《合同的完美设计(第5版)》进行翻译的。
“合同设计”这一概念源于德国法学的教育实践,是德国“预防性法学教育”的核心部分。所谓“预防性法学”,即指当事人事先通过一定的行为(如“合同约定”),以预防日后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目前,无论是“预防性法学”还是“合同设计”,在中国的理论界和实践界都罕有提及,这与“预防性法学”在法律实务中的重要性是不相称的。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合同设计”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合同设计和合同谈判的基本概念与一般步骤(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第二部分则论述了多个法律部门的具体合同设计方法,包括:一般交易条款的设计、动产取得的合同设计、债的担保的合同设计、不动产取得的合同设计、赠与情形的合同设计、劳动法中的合同设计和公司法中的合同设计(本书第三章至第九章),等等。本书语言平实易懂,且有丰富的典型案例、合同草案予以辅助,通过理论概述与示例分析,阐述了合同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读者了解合同设计这一主题提供了很好的入门知识。就教学而言,本书适合在大学课堂上作为法律实务入门书籍进行使用;就实务而言,本书对于德国合同设计的介绍(尤其是不动产合同、赠与合同、公司法中的合同),可为处理相关业务的法律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的翻译工作完成于2021年上半年,也是译者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最后一年。翻译工作由浅入深可分为三层:法条翻译、专有名词翻译以及具体内容翻译。
第一层,法条翻译。德国法条与中国法条的叙述习惯并不相同,而不同国内学者的翻译方式又往往存在差异。译者以德国叙述习惯为基础,充分参考了国内诸多译法,最终采用了如下法条译法:
第二层,专有名词翻译。对于大部分法律概念(比如“法律行为”)的翻译,译者参考了市面上的各类法律词典;对于较为生僻的概念(比如商法中的“商事营利事业”),译者查阅了具体法律部门的译著或译文的常用译法;而对于极为生僻的概念(比如劳动法中的“非义务性保留条款”),译者自行搜索概念内涵并创设译法。
第三层,具体内容翻译。首先,译文必须准确专业地反映原文,翻译的前提是译者对原文已有透彻的理解。本书作为入门书籍,大部分内容较容易理解,个别困难之处或有歧义之处,译者通过查阅相关法条和脚注文献,予以解决。其次,直译虽然准确,但可能不通畅,甚至晦涩难懂。因此,译者不断调整表述方式,以保证内容的平实易懂。最后,由于本书以德国法基本知识为前提,加之原著有些地方思维跳跃较大,国内读者对此可能并不熟悉,因此,译者在这些地方添加了“译者注”以辅助理解。
值本书中文版发行之际,译者希望更多法律人能够在这本“合同设计”入门指导书的帮助下,了解“预防性法学”,尤其是德国法中的“合同设计”。一方面,这有益于法学教育在法官导向的教学之外更加重视预防性法学教学;另一方面,通过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德国法上多种类型的合同设计进行介绍,也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掌握法律实务工作的方法。促进中德法学教育更全面地交流、更广泛地发展,正是本书出版的最终愿景。
最后,衷心感谢“法律人进阶译丛”主编李昊老师的主持工作。能够承接本书的翻译工作,实属本人之幸。同时,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陆建华老师和陆飞雁老师细致、专业的编校。囿于个人能力,翻译难免存在纰漏,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李依怡
2022年春于清华园
两本书的思维导图,帮你更好区分~
合同设计方法与实务
孙思壮 / 译
“预防性法学”和“合同设计”终究是中国法学学术界和实务界都绕不过的课题。
介绍合同设计的一般性事项、基本原则与方法。
“合同设计”这一概念源于德国法学的教育实践,是德国“预防性法学教育”的核心部分。“预防性法学”,即指当事人事先通过一定的行为(如“合同约定”),以预防日后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目前,无论是“预防性法学”还是“合同设计”,在中国法学学术界和实务界都罕有提及。但是,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合同设计“终究是一个绕不过的课题。
本书第一编“合同设计的方法和结构”介绍了合同设计的一般性事项、基本原则与方法。第二编“合同设计实务导论”则详述了 14个法律领域的具体合同设计技巧,包括:买卖法、赠与法、租赁法、雇佣法和劳动法、承揽法、居间法、融资租赁法、特许经营、物权法、社团法、民商事组织法、夫妻财产制合同法、继承法、一般交易条款法中的合同设计技巧。这些德国的“合同设计” 经验对中国法律人同样大有裨益。
合同的完美设计
李依怡 / 译
本书是德国法学教育实践“合同设计”的简明教程
理论概述·典型案例·解决方案·合同草案
“预防性法学”和“合同设计”终究是中国法学学术界和实务界都绕不过的课题
“合同设计”这一概念源于德国法学的教育实践,是德国“预防性法学教育”的核心部分。所谓“预防性法学”,即指当事人事先通过一定的行为(如“合同约定”),以预防日后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目前,无论是“预防性法学”还是“合同设计”,在中国法学学术界和实务界都罕有提及。但是,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合同设计”终究是一个绕不过的课题。
本书涵盖:合同设计导论、合同谈判、一般交易条款的设计、动产取得的合同设计、债的担保的合同设计、不动产取得的合同设计、赠与情形的合同设计、劳动法中的合同设计和公司法中的合同设计等内容。
本书语言平实易懂,且有丰富的典型案例、合同草案予以辅助,通过理论概述与示例分析,阐述了合同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读者了解“合同设计”这一主题提供了很好的入门知识。
本书是德国法学教育实践“合同设计”的简明教程,所涉内容,用作法律实务培训颇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