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在写北海公园的白塔时,一位网友说妙应寺的白塔还要高,以前他在北京上班时经常从那里路过,现在回秦皇岛老家了,希望我能替他去看看妙应寺白塔,我欣然应允,并顺道逛了逛附近的几个景点,第一站即是万松老人塔。
其是北京城区里仅存的一座古代砖塔,为安放金元时期高僧万松老人的舍利而建。万松老人不仅熟读儒家经典,而且深谙佛理,尤其是擅长禅辩,著有《从容录》《清益后录》《万寿语录》《祖灯录》等佳作,深得金章宗器重。元灭金后,万松老人又被元朝名相耶律楚材拜为恩师,并遵照其“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思想推行汉文化。1246年81岁的万松老人圆寂,众弟子为他兴建起数座舍利塔,后来只剩下西城区西四南大街的这座,清乾隆年间其得以加高重修,民国时期再经修缮。
塔分九级,总高16米,挺拔俊秀,在高楼林立的西单一带显得格外古朴素雅。临街大门的上方刻有“元万松老人塔”六个行书字体,左右门框分别写着“正阳书局”和“北京砖读空间”,我不由得纳闷古塔与书局有何联系。步入院中,迎面即是老人塔,抬头仰望顿觉其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塔下为一长10多米、宽7米左右的小院,南北两侧各有一排平房, 书局即在其中。
打听后得知,正阳书局由土生土长的北京小伙崔勇创建于2009年,专营北京的历史文献,起先在大栅栏,2014年搬迁至此。崔勇不仅藏有20多万册与京城相关的各类书籍,而且热衷于集藏当地的老物件,诸如四合院的门板、石墩、木窗等等,他还将部分藏品摆在了古塔四周,古色古香,值得盘味。我仔细地端详起那些带字的门扇,有的写着“无事可静坐,闲情可读书”,有的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来颇有意蕴,仿佛推开它们就能进入一座座深宅大院,置身书香氤氲的氛围之中。
我被挂在西院墙上一幅地图吸引了,其是清朝时期老城区的示意图,名为“京城内外首善全图”,绘有北京的主要建筑,像宫院、太庙、社稷坛、北海、天坛等等,密密麻麻的胡同也都一一清晰呈现,而且还标注了一些尺寸,比如“内城北面长二千二百三十二丈四尺五寸”“先农坛周围六里有奇”等等,四九城便鲜活生动地呈现在眼前。
正当我凝视着地图寻找自己熟悉的景点时,忽听北面平房的门帘吧嗒一响,但见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大姐急匆匆地由屋内出来,奔向小院大门,她身后还跟着一只身形圆滚的大花猫。“我去厕所,你来干嘛?快回去!”猫咪似乎听懂了人话,霎时停住了脚步,但不肯回屋,静静地蹲坐在地上目送主人。想必塔院里没有卫生间,书局的工作人员只能到外面的公厕方便。
我轻声唤道“喵喵”,那只花猫只是扭头瞥了一眼,便又全神贯注地盯着大门方向,其专注的样子令人生怜。这一画面在我脑海中幻化为另外一幅图景,蹲守的大猫变作痴恋古籍的书局,守护着屹立八个世纪不倒的万松老人塔,呵护着古韵悠悠的京城历史。一塔一猫一书局即组合成老北京的logo,标示出六朝古都的沧桑,展示着北京人对首都的一片痴情。
202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