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展示出无礼甚至大胆对抗的一面是父母有两个选择,一是把孩子的表现看作对我们的不尊重(孩子不尊重我),二是把这一表现视为孩子未能成功调节自身情绪的结果(孩子此刻心里很难受)。父母很容易选择第一种视角。
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很差的。情绪越强烈,孩子就越是无法调节,在情绪爆发时,孩子一般不会通过表达来宣泄,也不会是借助深呼吸或者放空自己来整理心情,而是容易表现为大胆的对抗或激烈的言语,比如:我讨厌你。
情绪越强烈越有可能表现为这类言行,而这样的言行往往又会让父母把孩子推的更远,导致父母和孩子陷入恶性循环。孩子的无理让父母生气,父母生气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误解,也让孩子感到更加孤独,误解和孤独,继续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坏(别忘了,孩子承受不了的与其说是情绪本身,不如说是独自承受情绪),进而导致孩子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言行。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努力把孩子欠缺情绪调节能力所引发的表现(例如无敌和对抗),与他们非常真实也非常正常的情绪(例如愤怒和悲伤)区分开来,我们必须学着透过表现看本质,把孩子的出言不逊视作他们对理解的渴求,我们也不再认为,倘若不惩罚问题,它就会变得更严重。
如果我们能用共情和善意来回应孩子无力,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被看见,进而更可能用善意来回应我们。
育儿工具箱:
不要上当
我们要把孩子的行为看做内心世界的反映,也就是说要看到行为背后的感受,而非行为本身,这样就不会上当了。
第一步,为孩子设置行为规则,我不会允许你……
第二步,把孩子往好处想,接纳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担忧和对被看见的渴望。
说出真相。
下一次制定行为规则的时候,如果你知道孩子会不喜欢,那就要把这一点说出来,这么做能肯定孩子的感受,拉近彼此的距离,而且还可以来一场头脑风暴,把问题提前解决掉。
重建亲密与规则,当父母与孩子顶嘴或对抗,是父母往往想要远离孩子,可在这些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恰恰是父母主动走进孩子。这时最重要的应对措施是开启手机拜拜时间,也可以尝试“我有没有跟你说起过有一次……”和填充游戏。
实践案例:
昨天晚上是老大看电视的时间,因为无法联网没有看电视,错过了7点~9点看电视的时间,家里就没有网了,而爸爸又不愿意调整网络时间,他的理由是错过了就没有了。在放学后的这段时间,孩子主动完成了错题的抄写,于是我用另外一个手机投屏给她看了电视。
看完电视后,她就拿着手机打起了游戏。当时我在忙着发朋友圈,没有搭理他。多次问他要手机,他都没有及时还给我。在我们家完成日计划可以获得小,一个小可以兑换周末打游戏的时间。还没有到周末他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玩起了游戏。这让我感到非常的生气,我觉得他破坏了规则,不仅仅是这次,以前也是多次有偷看的行为。
再后来,我们一起计算了本周她获得的小,他超过的12分钟需要扣除12颗,她跟我提起了她的需要:他想让我给她买蛋仔游戏币,我说如果要买需要用积攒小星星来兑换,实际上她没有那么多的小星星,她就哭了起来,跟我说他喜欢的东东羊马上就要下架了,以后再也没有了。看到孩子从一开始喜欢上打游戏,到后来偷着玩游戏再到现在想要充游戏币。我真的很担心她一步步陷入游戏商家设计的这种套路,如果再影响到学习,那真的是很多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后来我还是改变了我的想法,我告诉她那些币是虚拟的,买了之后看不见实物,如果她喜欢蛋仔相关的产品。我或许可能会给她买,但是游戏币这样的虚拟东西我是不会买的。而且我语气坚决的跟她说:我真的不想他越陷越深,现在你有一点陷进去了,如果我不拉你出来,你就会陷得越来越深,到后面我都拉不动你了。而且我跟他说我不想再因为买币这件事跟他吵闹了,坚决不能买,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你可以哭,可以难过,但我还是不会给你买的。说完后我拥抱了她,她的情绪没那么激烈了。
就像说中所说的,当孩子没有经过允许玩游戏的时候,我真的很生气,很想远离她,觉得她多次失信于我,也说过很多次,但她依然做不到,游戏的强吸引太厉害了,孩子根本扛不住。但我也知道,她本心是好的,就是喜欢里面的东东洋,得不到她有情绪也是很正常的。但我也表明了我的底线和态度,和孩子的冲突及时得到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