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提到两段原文。第一段是: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翻译是:
孔子说:我们说礼啊礼啊,难道只是在说玉帛这些礼品吗?我们说乐啊乐啊,难道只是在说钟鼓这些乐器吗?
第二段是: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第三》)
其实,《论语》里面还有好几处提到礼,其中有四段很值得一并来参考:
第一段: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第二段: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三段: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第四段: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从这些重点的内容可以了解:礼是人得以立世、家族和民族得以传承的根本。
对个人而言:不知礼,无以立也。
这七个字在《论语》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陈亢向孔鲤了解老师私底下教了什么特别的东西,孔鲤回答的核心就是一个字‘礼’;一次是孔子自说。
不言而喻了,孔子三十而立,其他人立或不立,就说的是礼呀。
对家族、民族来讲:因于礼,虽百世,可知也。
这个礼是夏礼、殷礼、周礼一脉相承的礼,而不是别的什么礼。
那么,礼到底是什么?
是对尊长的敬畏、纪念以及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两方面的要求:
对内,也就是内心要有敬畏之心,就是不能忘本,不仅要确切明白我们的来处,更要非常清楚民族的历史。这是继承。
对外,要有实际的行动,有必要的仪式,一方面要不断宣讲、传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光辉事迹,另一方面要在新的时期、新的问题中间去坚持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发扬。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不会迷失,一个民族才不会迷惘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