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读到两篇辞职信,一篇是熊培云先生更新的文,一篇是身在日本做大使的朋友的朋友的辞职信。
2015年春天,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去美国,在青岛。
崂山区有一家有格调的书店开业了,叫作:
如是。
书店的名字有意思,叫如是,
它同“如来”一样,本来就是那样的,自然使之的,
所以是指本来的样子,人们向往的本来的样子。
听讲座的时候加了熊培云先生的微信,讲座一直讲的是如何在黑暗中保持坚强,继续前行,在悲观中寻找希望。在座的青年学生听得热血沸腾,不知道哪来的希望,我只看到了熊云先生一身风尘仆仆,讲得不是夸张的异类事件……
我知道——在乡下,在河南,在大别山……我越听越悲观。
在如是的书店里,那个讲座听得我深觉一切越来越不如是,
如来如往,如此如是,根本不是一般人敢想的。
今天在熊培云先生思想国的公众号里面看到了他提及第一次辞职时,说,
有思想的人都是寂寞的,还好有书可以读。
那个时候他连去巴黎读书,辞掉了报社记者的工作。
十多年前媒体人的工作是个有丰厚报酬的工作,且,彼时间,“体制内”相当于附加一定权力的意思。
这篇辞职文的末尾“赞赏”上面的一句话,写的是:
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这句话,方励在古典的讲座上提过。
另外一封辞职信,是朋友的朋友,辞去了在日本做大使的工作,回到北京开始做亲子类的培训活动,人叫步甜。
她,半年前,递交了辞职信,经过了许多人的关怀和叮嘱,也有担忧。
终于,现在她找到了自己。
7年前,几乎每一个入职了外交部门的新人,都要先经历去第三世界国家两年的磨砺,我的一位朋友如此经历,这位辞职的步甜也在其中。他们经历了非洲当地人经历的日常,人在当地需要出门有枪携带,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步甜提到了那里的人会让你相信人,不是因为懒惰而贫穷,“宿命”时刻纠结着人的价值观。一些小小的基金会,哪怕看不上眼的一些援助,都能够改变到1到2个家庭生死存亡的命运。赚钱周游世界,变得不值得幻想……我要什么,我是谁,凸显出来。
这里的渺小,还有体制里的束缚,在工作岗位上带来的光环都是她,她感觉自己不是自己。
两篇辞职信合起来看下来,神离貌合,有异有同。
强化了看过的一句话——走这么远,是为了靠近自己。
布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