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德育渗透日常学科的教学之中
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却始终充当了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其中德育工作的成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内课外的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是摆在各学科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暑期我有幸听取了王学文老师德育即艺术的专题讲座,更荣幸地参加了2019兴成长计划网络学习课程;这使我对日常教学的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现将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德育的渗透教育谈下自身的体会。
德育的显著特征就是渗透与感染,在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德育工作应占各项工作的首位,加强各科教学研究,是提高德育工作效益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要主动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育方式,寓德育与教学之中,体现三维目标。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要树立“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各个学科都是德育的阵地”,现在我们老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写出培养学生的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教师们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明确德育要求、强化德育意识、提高德育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行为模拟法、生活体验法等适合学生,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辨别、体验和模拟中形成道德认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要注重体验,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加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真实的内心感受,通过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增强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感染力。
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我校学科德育渗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结合课堂和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如:利用班级论区建立本班学生作文主帖,学生的作文发表在上边,老师以跟帖的形式进行修改,学生之间互相批改,还可以对教师的评语进行跟帖反馈,从而使传统的作文单项批改变为多向的互动批改,不仅达到了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同时还进行了思想的碰撞。
此外,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保障机制是进一步注重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将思想道德方面的评价内容体现在教学评价、教学成果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之中,以此促进教师树立全面育人的意识,使德育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评价促进教师转变观念,使教师“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增强学科德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道德评价应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考察学生道德的意识和行为,特别是要创设道德两难选择德情景,让学生辨析明理,分析问题,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