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个故事吧,完全真实。
老乔有一个高中师妹,那时她成绩不好,学校分层教学,一直在最底层的班。好在高考时发挥得不错,够上了二本大学分数线(注:当时还在区分一本二本等,还没有后来的三本等类别)。
按理来说,到了这里,算是惊喜了,可惜遗憾就此开始了。我的这个师弟喜欢化学,虽然高中时成绩并不高(70/100,当时还施行普文、普理的选科方式)。
她本人并不懂怎么选择专业和学校,最终接受家人建议,选了家附近的青岛某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当时这个专业风头正劲。
然而,不擅长数学的她,学习编程,难似上青天。最终毕业时成绩一般,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也只是皮毛,也没考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毕业后先后做了文员和培训机构的小学英语老师,一直不如意。
最终,出嫁后,选择了“隐退江湖”,做了全职妈妈,专业技能不再提及。
对工科专业大类而言,不仅要看专业实力,也要看学校的层次。比如建筑专业和土木专业,哈工大、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顶尖院校就比一般的理工类院校(比如某某工业大学)要强。
这样的院校能够教学生设计建造一座500米高的大楼,而层次一般的学校只能教出建300米高的大楼。那么在求职招聘时,竞争力高下立判。
对理学、农学、医学类等自然科学而言,学校的影响方面,基本上和工科一样,但地域性限制较强。也就是说,在哪个城市毕业的,基本上就很可能在学校所在城市附近工作了。
毕竟,除去顶级高校,其他的学校都是以学校所在城市为中心,影响力呈现辐射状降低。
注:以上自然科学类专业一般都是大部分对口就业,比如医学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医学领域里工作,无论是做技术类还是做销售类工作。
对文史类专业(比如法律类、文学类等)而言,学校的影响一般高于专业的影响。也就是说,北大的中文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学术水平不一定必然高于一个普通层次高校的学生。
你见到了几个作家是北大毕业的呢?而且就业时,文史类也一般专业不对口的比例和可能性高于自然科学类。
这是第一篇志愿填报的文章,以后还有更多志愿填报的干货分享。
愿天下学子学习顺利,考取理想的院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