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虫洞
中世纪的炼金术师,后人或可称其为化学的“鼻祖”们曾有过此类实验记载:
将人的遗体完全隔离焚尽后,对组成人体的各物质进行称量,从而分析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碳、氢、氧、钙等;
然而,对产物进行重新称量,却发现人体总质量缺失了百分之二!
记载中将其称为人“灵魂”的质量,后世学者则普遍认为,是由于当时实验条件的密闭性不好造成的质量缺失。
关于“灵魂”的研究课题,随着“神学”向“哲学”靠拢,并背离主流“科学”,逐渐沦为科学界的笑柄。
公元2125年,地球。
经历过前后信息时代,地球科技迎来飞跃,人类科学发展方向主分两派,对外探索和对内自视。
然而,随着愈发准确的星际穿越的里程估算,动辄以光年记的太空旅程和以十年百年记的漫游时长,将心比天高的人类科学困锁在银河系,数十年毫无进展。
人类生命的脆弱本质,成了“对外派”向宇宙深空进发的最大掣肘。
“人类生命为何只能生存百年?”
“人类肉体是否是探索星空的累赘?”
“人类意识从何而生?又为何消亡?”
终于,随着“对外派”宣告探索星空的完全失败,孱弱的“内析派”科学迎来了一大波新鲜血液的注入,
许多年轻的“对外派”科学家不愿自此消沉,毅然转身投入进对人类神秘自身的探索,企图完成人类生命本质的飞跃,为未来走出银河系、重新回到对外探索的道路上奠基!
三年后,三月初三,晴,扬州城,“未来”科技大厦——古城公园。
温暖的阳光初生,洒在西边厚重的千年古城墙上,护城河畔的杨柳悄然抽枝发芽,河水清澈,缓缓,
透过柳枝的婆娑光影下,公园里稀稀松松的人影,不见太多白发,更多的是年富力强的青中年人,
他们或借助公园里随处可见的健身器材锻炼体魄、或三三两两结伴,呼吸着清晨的空气慢跑、或找一处平坦的草地,轻闭双眼,向着初升的暖阳练习着瑜伽。
这是座生态、历史与科技交融的现代园区,中央矗立着一座造型朴素的二十四层大厦,上书“未来”两个大字,
整体的玻璃幕墙采用仿生设计,没有刺眼的强光反射,阳光照在上面被玻璃表面的特殊纳米颗粒漫反射、吸收发电、过滤空气。
大厦整体仅有二十四层不过百米,与西处古城里最高的建筑(重建、扩建的文昌阁)不过齐平,并不喧宾夺主。
环绕园区和古城的生态公园里,有三道身影即将结束今天的晨跑。
“超哥,你看咱都退出航天局三年了,不是,航天局都“解散”三年了,你还拉着咱俩每天锻炼来锻炼去的干啥啊,超哥啊,躺着玩虚拟世界不香吗?”
右手边一个微胖的矮矮的眼镜男微喘着抱怨,但跑起来却也相当不含糊。
“小胖,就你这觉悟,当初怎么选上“探险号”主力的啊?不过你这身体倒是没怎么拉下,”
中间穿着印有“CPS&CAAI”蓝白相间衬衫的男生,看着不过25岁出头,约一米七五身高,却被一口一个“超哥”叫着的温润男孩,笑着瞥了一眼右手边的“胖子”道:
“反正不上天了,要不公司也别来了?我以后只带着坚子就行了。”
左手边一个身材壮硕、表情坚毅的男孩只目不斜视,有些沉默寡言,老实笑笑:
“好,听超哥的,不带胖子。”
“那可不行啊超哥,大坚你可真会说话!”,
小胖谄媚笑笑,“我当初选上“探险号”主力,那还不是超哥你慧眼识英雄嘛!”
“英雄?就你王季原?”江超笑骂。
“超哥你是慧眼!重点是慧眼!我就是个混饭吃的,嘿嘿!”
大坚看着两位战友,憨厚微笑,目光温和而厚重,默默跟上,仿佛这是“探险号”任务以来最幸福的时光。
......
“未来”大厦,21层,技术总监办公室。
江超换上白色衬衣,背对红木办公桌,靠在座椅靠垫上,望着西边古城重建的“文昌阁”,听着电子秘书的播报,陷入沉思。
自己退出航天局已经三年。
五年前,作为“探险号”最年轻的队长,亲身经历两年太空失联却又奇迹返航,亲眼见证“对外派”的前辈名宿们从对空间探索充满热情、对虫洞理论、空间跃迁理论充满信心,到一步步验证出搭建稳定虫洞的技术实现,却始终无法越过“人类肉身无法穿越虫洞”的科学断崖,
人类对外探索陷入前所未有的绝望和恐慌,人类探索外太空的整个世纪的努力,被彻底否定,老一辈科学家信仰坍塌。
可年轻的探险者们却不甘心就此沉沦、就此否定前辈们付诸一生的成果,为科学续上断路,为未来续上希望。
回想起来,当时或许年轻气盛,退出宇航局。
老一辈科学家的集体断言,凭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子,拿什么去怀疑、去否定?
但江超当时就是憋着一股子劲儿,一股不服输的年轻人的冲劲儿,更何况当时自己就已经获得了CPS和CAAI的联合认可,成为国家物理协会和人工智能协会承认的双料博士,更是成为了“探险号”最年轻的队长,谁还没有点傲气呢。
可支撑江超离开的,更多的,其实是对前辈们自我否定而感到的的极大委屈,像不许爸爸妈妈自责对不起自己的孩子一样,江超不许自己敬爱的老师和引路人——江延年博士,否定自己一生的付出。
于是江超出走了。
他的好战友,“小胖”王季原、“大坚”林坚,也一言不发跟着走了,不知是不是也对这个失去了前路的宇航局,失去了念想。
“其实临走时我就已经有了未来的构想,”
江超对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室说着,
“续上断路无非两种可能:一,不走虫洞,肉身宇宙航行。”
“肉身航行的限制,是人的寿命有限。
想驶出太阳系300亿公里直径,即使以光三十万公里每秒的速度,也需要十二个昼夜,而人类数十年间飞船的提速,不过从百公里/秒提升到了千公里/秒,即使想飞出太阳系也得十年。”
“十年,不过飞出偌大银河系的一滴水滴——太阳系。
仰望星空,银河群星璀璨,每一个闪烁的光点,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
距离,让飞蛾扑火、让弱小的生命扑向无垠的宇宙,都成了奢望”
“出于安全考虑,为了避让宇宙尘埃和保持飞船稳定,航速已达上限;
因此,只有提高人类寿命,若人类能像上古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那这漫长的宇宙航行,又算得了什么呢。”
江超叹了口气,古人早就认识到了生命的渺小,却在千百年后的未来依然给人以警醒和绝望。
而“内析”科学的发展,虽无法让人做到长生,但平均人类寿命也已达到120岁,壮年时期甚至可延长至耄耋之年(80~90)岁,
但人力终有尽时,人类寿命存在上限也已是长期的共识。
“而另一种可能,也是老师他们付诸一生的心血:虫洞旅行。
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使得虫洞的解析根本无从下手。
但二十年前太阳系发现的小型天然虫洞,却给了“对外派”科学家们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
当然,也是绝望的开始。”
“任何地球上的物质进入虫洞的一瞬间,都会塌缩,湮灭。
虫洞的本质毕竟还是“黑洞”,即便那个小型“黑洞”比较“温和”。
根据广相(广义相对论),物体在穿越黑洞时,时间流速变缓、身躯拉长,这些都有可能发生了,但为何不可观测?
“探险号”进入的队友,为什么没有传回任何信号?田子他......”
想到这里,江超沉默了,端起智能恒温的水杯,不愿意再继续回忆。
探索未知,不过飞蛾扑火,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