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人与人之间能有多大的恩惠。我什么都没有做过,我不过是在用我的力行去告诉他们,他们长大以后应当去做一个怎样的人。
>> 那么人生的意义呢?我已活在意义中,不再需要去寻找。所以,如果硬要给人生加一个意义的话,我想是这样的:人生的意义就是在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惑,当你的内心没有困惑的时候,你根本不屑去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解决死亡的问题只有一个途径:去好好的活。如果你没有办法理解死亡,如果你对死亡有解不开的谜,如果你担心死亡,那你只有一件事可做:好好地活在当下。
>> 小时候,我们听了太多的谎言,大人告诉我们,等你上了大学就好了,等工作了就好了,等结了婚就好了,等生了孩子就好了……后来我们发现,“就好了”的人生似乎永远也等不到,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和时候,如果有,那就是坟墓。
>> 所以,没有人承诺过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享受幸福和快乐,所以,当灾难与不幸来临,我们也应当接受。
>> 她去世很多年后,我才读懂,她那么迫不及待地要离开这个世界,不仅仅因为癌症带来的痛苦,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她对这个世界已无所恋。
>> 我第一次了解到,生与死是如此亲密的联结,死亡,从来都不是突然之间发生的。
>> 后来,很多人跑过来说他们理解我,我才觉得,这个世界上最绝望的事就是有人对你说“我明白你的感受”。
>> 后来我又回想这一段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痛苦的根源——真实的死亡并没有感觉,也不会让人痛苦,真正的痛苦是医生告诉我死亡时间,是当死亡这个事实变成一句话的时候。
>> 死亡的过程是无声无息的,它像是破茧成蝶的过程,死之前的留恋、挣扎、告别、痛苦都是成蝶之前的路途,当死亡来临的那一瞬间,一切都安然了,一切都回归了,成为一个完整的灵魂。
>> 最令人无法接受的倒并不是死亡,死亡是什么?对于他人来说就是永久的离别。
>> 但是多年的蜕变让我明白,所有我不能面对的都是我需要去面对的;而在所有需要面对的事情里,这是第一件需要面对的事,所有的事,所有的伤口,所有的成长都是从这里开始,这是个起点,我必须要面对,这件事不面对,一切的成长都是表层的。
>> 死亡,只是一件事而已,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 是这样的,所谓死亡,就是一个生理的现象,没有活着的人感受过真正的死亡,死者也许还来不及感受就没有了知觉,真正需要我们学习的是死亡的周边工作,对待死亡的态度,临终前的平安与平静
>> 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患者希望的方式陪伴他,而不是用他人以为好的方式。
>> 她说她唯一的恐惧来源于不确定,对死后世界的不确定,她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向一个怎样的世界,有没有战争,是否安全,记不记得这个世界让她眷恋的人。
>> 一个老人向一个年轻人去承认自己的恐惧,大抵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吧。
>> “我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寄张明信片给你,如果有一天,你再也没有收到我的明信片,就说明我已经死了。不要难过,因为最后的日子有你的陪伴,我看到了从未看过的另外一个世界,我也想精彩一点,去做一些什么,不知道算不算太晚,如果我走了,也没有任何遗憾。”
>> 医生的话你永远只能听一半,无论任何时候,生命都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
>> 一个老人在她85岁的时候告诉我她很幸福,这份幸福是因为我,我不知道我的感觉是怎样的,也许所有真挚的感情和感受都是无法诉说的
>> 我们都知道,这一别,也许就是永别。
>> 离别得多了,离别也成为一件平凡的事。或许任何事都是如此,我们为此伤感、难过、思念,都是正常的,但最终,我们都会接受,这就是人生。
>> 坐在回家的飞机上,我坐在靠窗的位子,哭了,我很想再多陪她一段日子,但我也知道,这又怎么样呢?谁与谁都将会离别,没有例外。
>> 我和医生不同,我没有对死亡司空见惯,我尊重死亡,也尊重生命,但是我内心仍然为他们的离开而充满泪水,有人说我内心足够坚强,不错,但同时也同样柔软。
>> 但当看到这一幕,我知道,我错了,没有足够的爱,是无法做到拥抱一个死去的人。
>> 可生命就是这样现实,我们只能回到当下,不能回到过去。
>> 我需要做的就是:癌症已经长在我的身体里,我不能改变,但是我能改变的是不让它长在我的心里。癌症在我的身体里,它就是我的一部分,我对它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 虽然身边的每一个老人终将会离开,但是,我们都曾在彼此的生命中走过那么一段,并成为永恒,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身边的一些人。
>> 这个世界从来不欠我们什么,我们是温暖而善良的,就总会影响身边的人,最终,世界也将是美好而善良的。
>> 和活着的人去探讨她死后的事,我还是第一次,像面对一堆烧着的火,不敢往前,怕烧到,又不想往后,因为需要它。
>> 我们真的无须给别人强加道德标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足够幸运,我们不需要靠牺牲来选择,才显得我们的爱是充满胸怀的。
>> 我第一次感觉到时间是一把无情的刀,也许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时间是那样的冗长,可是对于生命在倒数,而你根本不知道要倒数多久的日子来说,一年就好像一生一世。
>> 既然我们都不可能知道死亡真实的样子和死后的世界,那么,我们恐惧的究竟是什么?是看法,想象还是我们的幻影?也许,连“死亡”这个词,都是我们虚构而来的,根本没有死亡,生命只是换一个空间继续存在罢了。
>> 如果小海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尽管她可以活很久很久,但是她也许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普通地长大,普通地工作。但是因为她成为这样的孩子,她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头脑。尽管她的生命很短暂,但是,谢谢香月姐,带这样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让我有幸可以陪她一程,让我看到这个世界不一样的美好。
>> 每一个孩子都是干净的,他们没有成年人的历史,没有错误没有罪。
>> 他们的存在,正如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个体的存在,一定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 生命自身就是高贵的、有尊严的,这份尊严和高贵不需要通过他人的认可来确立,如果我们不能看到这一点,那是我们自身的损失。
>> 我们的态度不能决定他人的生命状态,只能决定我们自己的生命状态。
>> 其实,从一个孩子是什么样就可以看出她的父母是什么样,
>> 人总是怀念着那些逝去的人与事,然而,并不是这个人多么不可失去,并不是这件事多么刻骨铭心,只是我们心中有一份柔软,让我们对任何不复存在的事物都会心存爱慕。
>> 我心里面一块沉重的石头也终于落了下来,你看,生活没有绝路,总会有希望,总会有人犯错,也总会有人重新再来。
>> 人人都有难处,人人都值得原谅。
>> 也许在孩子的世界里,死亡并不是毁灭,它只是一次离别,但离别并不意味着绝望。
>> 面对疾病,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治疗。但是,当疾病已经无法挽救,我们的选择是否依然是——治疗。
>> 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决定我们的死亡,也许,这会比死亡本身更重要。
>> 不快乐要比快乐的成本更高,所以选择了快乐。
>> 乐观可以让我们在病痛和对求生的绝望中更舒服一些,所以,渐渐地成为了这样的人。
>> “我知道,人们尴尬于谈论死亡,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是,现实就是如此,何必给病人不切实际的希望。
>> 我觉得伤害病人的除了疾病、疼痛和死亡,还有这些虚假的安慰。”
>> 渐渐地,受到小诺的影响,我慢慢开始理解了生命和它的定数,注定的事我无法改变,能够改变的事,我便会尽力去做。
>> 她让我知道一个人如何可以在生命有限的时间里活出自我,那份自我对于生命本身是多么重要,即便生命并没有太长,它也是同等的重要。
>> 快乐的声音她不想听,因为她的快乐与他人的快乐不同,她只想要健康,可是不可能,那其他的快乐她也不屑于要;痛苦的声音她也不想听,太多的病人沉醉于痛苦中,她认为痛苦是最没有用的东西,再痛苦也得活着。
>> 人与人之间能有多大恩惠?能做的,也仅仅是那些平凡的小事。
>> 生命就是这样,总会停止,但不能因为要停止,就不去前行,“安全”其实是最危险的,它让生命无动感可言,让生命早早就“死”去。
>> 人有生就有死,有相聚就有离别,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我怀念他们,就像怀念一段美好的旅程中的景色,会伤感,会想念,这都是自然的事,但不会因为旅行已经过去就沉痛于此,不会。
>> 这是我第一次,和病人如此直面地承认死亡,我不想欺骗她,给她虚假的幻想,或许对于很多临终者来说,真相更重要。
>> “很多年前,我就希望有一个人可以跟我说点真实的东西,但是所有人告诉我的都是一切会好,只要坚持就会有奇迹——这些,大概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吧,只是这样讲出来,他们觉得为我好,而且,他们心里更安宁。告诉别人那些残酷的现实,总归是需要成本的。欺骗,是为了他们自己好。”
>> 生命的长度,她大概很多年前就不那么在乎了。
>> 那时的白小诺,我想,她已经将死亡置之度外,死亡对于她来说就像是一个成人仪式,成人的那一天,总会到来,在它来之前,就尽情地撒野。
>> 我们总是要错过,才知道对的是什么。
>> 杨奶奶说,虽然和一个病人谈论死亡是让人尴尬的,但是,谁又愿意在为时不多的时候每天听到的是谎言呢?有人和你谈论死亡,至少给你勇气吧。
>> 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接纳死亡,不承认死亡的逼近,像最初的春杨,躲避死亡的话题,而临终关怀是在做什么——帮助一个人好好地死,但如果你都不承认死亡的临近,何谈“好好地死”?
>> 为他人,不会长久,而内在,也没有真正的喜悦;只有为自己,这些经历才会深入我们的灵魂深处。
>> 从本质上,这个世界并没有其他人,在我们的内在只有自己,我们的一生是自己灵性的一次成长。
>> 肉体的疼痛和精神的折磨哪个更让人痛不欲生,我想,我们始终无法得知。感同身受,终究是个伪概念。
>> 也渐渐地明白,谁都无法改变一个老人,她的性格、她的故事、她的恩怨、她的行为模式已经跟随了她一辈子,他人是无法救赎她的,纵使她自己悔悟,怕是也很难突破几十年的枷锁。
>> 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事莫过于所有人都原谅你了,但是你自己无法原谅自己。
>> 而发生在你身上的99%的事别人都是不关心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是否安然,是否坦荡,是否能保持自己灵魂本身的样子。
>> “人啊,千万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因为你并不确定你是否还有机会偿还。”
>> 在我的想象中,死亡是一点一点失去余温,失去赖以生存的能量。人在临终前的最后一秒,会延绵成一片海洋,让人留恋。
>> 人世间的确是有运气这回事的,有的人做错了很多事,但均有机会补偿,心中无结;但有的人只做错了那么一件事,却永远地背上了这个包袱,戴上了这个枷锁。除了死亡,无任何一件事可以让他解脱。
>> 人生最大的惩罚就是——全世界的人都原谅了你,唯独你自己不能原谅自己。自己的心灵和良心无法释怀,谁都无法救赎。
>> 她说,生命可以终结,但我必须要弄清楚我为什么而活着。
>> 后来发现,这是我们犯了一辈子的错误,我们总是渴望别人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要完成上天赐予你的功课,它永远不会等你准备好再到来,那我们要如何在这夹缝中完成我们自己对这份功课的诠释,或许就是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 可是人类的痛苦从来都不在于命运的终止,医疗的无能为力,而是我们不允许生命终结,我们缺少承认它的胸襟,我们要承认,生命有它的定数,生命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就让它结束,不纠缠,不勉强。而更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在于,我不允许生命终结,可是,生命终将要终结。
>> 我们的痛苦并不在于他在今天这样的时刻离开了,而是我们始终没有学会告别。
>> 没有一件事值得让我们的生活不再美好,在任何状况下,生活都可以被你所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