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彼得-德鲁克论述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且说明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本书从着有成效讲起,并介绍掌握时间的使用,论述管理者的贡献,分析发挥人的长处,决策要事优先,进一步论证有效的决策,最后给出管理者必须要卓有成效。
这本书读完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一篇长篇论文,通读了一遍感觉本书还是要细细品尝,并且以后可以当做字典来查阅,当你在十字路口迷茫时,管理思路堵塞时,翻开这本书,收获一定十分饱满,本书对于管理人员十分受益。说起管理对于很多公司都是:高层管策略,中层管路径,底层管执行,记得任正非的用人管理“三砍”策略,即砍掉高层的手脚,中层的屁股,基层的脑袋,它的管理策略就是用德鲁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应用。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的管理者至少是属于部门负责人或公司中高层以上人员,但书中介绍“在所有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这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见封页)”所以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成为管理者,只要看问题的视角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之所以不是管理者,只是因为把自己当做一个员工,拿多少钱,办多少事,打工者看待,限制了自己的见识和思维。对于这一点,和月初的时候和供应商的老板和我分享的想法如出一辙,他说要每天在完成细节的工作之余,抽空站在更高的视角去了解一些信息,就比如加工行业的不同规模公司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劣势,就和我目前工作货比三家一样的,为什么就选择了这家?换位思考,客户都是择优的。总之站在老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每天去坚持。慢慢你会发现你进步的速度会很快,并且时间久之也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书中提到了管理者的时间十分稀缺,要把有限的时间集中在有意义的事情,德鲁克在书中提到了4项原则:
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2: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方便和安全
字面意思已经很明确了,相信能遵循上面4项原则,管理者对于要事的优先原则掌握的火候就已经足够了,“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可以走的通”。
当一名管理者,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因为管理者与其他千千万万人一样,都是做他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有效的管理者自我提高才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专注于问题转而重视机会,由见人之缩短转而能用人所长”有高峰必有峡谷,谁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没有人天生就是一名管理者,就像曾国藩一生的起点很低而抵达的高度却很高,就这么一个普通的人通过自我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达到了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境界。
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对,本书需要总结的点太多了,并不是我只言片语就能阐述明了的,这是一本值得“劳动者”特别是“知识工作者“深入阅读的好书,相信在明年再翻开这本书时所收获的经验更会别有不同。
陆--
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