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呀,我是小轩窗
83年,41岁的我,婚龄13年,孩子11岁,婚姻不能说一帆风顺,但也算渐入佳境。
细想来,我似乎是在想通这2件事后,变得更知足、更快乐了!
-
第1件事:婚姻是婚姻,我是我
我承认,婚姻对我很重要,因为目前来看,这段关系给到我的利益比我单身时更多。
但我也分得清:婚姻是婚姻,我是我。
婚姻是我的一个身份,也是我的人生体验。
更确切来讲,婚姻是现阶段的我的一个“壳”,让我有一个受保护的空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怎么做好我自己,才是我真正要考虑的事儿。
我既不在婚姻里、也不在其他地方,寻找所谓的soulmate,因为我的soulmate就是内心更强大的我自己。
-
第2件事:经济价值or情绪价值,总得有一样
两性关系的真相之一,就是“有所图”,你同意吗?
有所图的两性关系,才能在相互制衡中,有所顾忌,相对稳定。
图什么呢?
私以为,要么是经济价值,要么是情绪价值。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二者皆具备。
而现实却是,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中,能在漫长的婚姻生活里,持续且稳定给足其中一样,就很了不起了,反正我从来不奢望两样兼得,但我的目标是,尽量成为两者都具备的人。
我评估了一下自己。
经济价值这一端,跟对方相比,我不太行,所以,情绪价值这端,我就得加重,否则必然不平衡。
怎么加重?
最低标准是先能做到情绪稳定;
把关系和感受,放在道理和任务的前面;
尽量事事有回应,真诚、非暴力沟通;
不回避冲突,但懂得化冲突为理解、亲密、合作;
努力在思维、认知、情商层面提升自我;
注重健康与形象……
想通了这一点,我一点都不纠结了。
既然任何关系的本质都是利益交换,那么我的底气就是:我从未放弃过提升自己、完整自我。
通过这么些年在心理学、心灵成长领域的沉淀,我至少能做到“自洽”、“自我续杯”和“不内耗”。
我不太纠结别人(包括伴侣)到底是怎么想的,也不猜测对方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对我什么看法,是不是还喜欢我……
到底是我的感受更重要,还是迎合他人来满足我的感受更重要?我在这方面没有分裂感,比较自洽了。
我也不再追求一定要有人来爱我、关注我、倾听我、陪伴我,因为我发现,疗愈和成长,永远只能在内部空间发生,你所追求的东西,一定是先向内求,才有可能得到。
爱满,才能自溢,我在这方面,比较能自我续杯了。
我是个非常内向的i人,我发现我们这类人都很渴望“心有灵犀”,渴望对方“悟”到你,但这样是很内耗的。我是练习了很久,才终于能做到在伴侣面前勇敢表达自我。
不要在关系中让别人猜测你,大大方方提出自己的需求,真诚、理性、有效去沟通,在这方面,我不内耗了。
说到这里,并不是说,我现在有多么完美、婚姻多么幸福、人生多么顺遂,不是的。
成长不会让问题消失,其实我更想表达的是,如果没有这些年来不停地阅读、付费学习、在生活中践行反思、接受反馈、不断调整改变,那我一定像个编好程序的机器人演员一样,原生家庭给了我什么剧本,我就只能照着演。
缺爱,所以希望伴侣给到无条件的爱;
缺安全感,所以希望牢牢掌控点什么。
但现实的残酷在于,婚姻从来都不是港湾,而是江湖。
你得拿出你有的,去换你想要的,还不一定对等交换。
在40+的年纪,才悟到这些,有点惭愧。
但好在我还是跟上脚步了,很多事,不是你想通了才去做,而是边学边做边练的过程中,变得更通透了。
愿我们都能有一颗通透的心、一双通透的眼,在下半场人生里,活得更快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