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崇德「日究竟」【第14天】
总感觉现在的教育,目的性太强了,忘记了教育的初衷让我感觉当代学生应有的“素质教育”都变成了“应试教育”。[捂脸][捂脸]
以语文学科为例。如果语文教学着眼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健康情感和独立思维的培育,着眼于学生审美素养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加强,着眼于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思维格局和境界的提升……总之一句话,语文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那就是素质教育,这种教育有利于学生更长远的发展。🤗
而如果语文教学只以考试为目标、以“考点”为依据,每一课、每一项教学内容都只盯着考试去教,每一课、每一项教学内容都以考题训练的形式呈现,“不考的不教”这样的语文教学,没有人文关怀,没有情思培育,没有兴趣培养,没有文化和审美内涵,总之,只有知识,只有分数,没有人。然而,这样的语文教学,在当今的课堂上屡见不鲜,比比皆是。
再以体育为例。在一般人的认识中,体育课 理所当然地属于“素质教育”呀,和“应试教育”是挂不上钩的。 如果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孩子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认知,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习惯,让孩子和大自然产生连接,提升能量,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孩子从体育中去感知更多处事的态度(魄力、力度、速度等),这样的体育当然就是素质教育了。[嘿哈]
但近年来,体育纳入了中考,考试当然要确定具体项目的,结果是学校的体育课和课外训练只练考试项目,早操、课间操取消了,体育活动取消了,自由运动取消了,每天都是无数次地重复训练篮球、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跳绳、跑步、游泳等几项考试内容,这种现象在中小学学校也是数见不鲜。 这样的体育教学,难道不是赤裸裸的应试教育吗?
由此我想,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可以做出如下诠释:不论哪一门课程,只要是以“育人”为目的,着眼于学生健康人格、核心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关键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生活品质和终身发展,这样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而不论哪一门课程,如果只是以获得眼前的考试分数为目的,只以想方设法“达标”为结果,只以考试为依据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同时用分数界定学生、区分学生, 教育者眼中只有分数而没有“人”,更没有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这样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皱眉]。
总的说来:素质教育应该成为应试教育的基础,而应试教育其实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培养。希望现在的教育者 能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分数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