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塞下曲》有四首,昨天给大家分享了其中的第二首,今天从第一首分享起。
塞下曲·其一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从全诗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写景,一个写人,前四句写边塞之景,后四句对比边塞军人与市井游侠。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前一句写了内地的景色,农历八月,在内地还是蝉鸣林中的夏季景象,诗人奔走去在萧关边塞的道路上。“萧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隘,大致位置在今甘肃、宁夏一带,地势险要。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写的是边塞的秋景,内地八月炎热的天气,在边塞的时候已经带有寒意了,到处可见枯黄的芦草,给人一种秋日苍凉之感。“芦草”多生于池塘、河边湿地、沙地、沼泽化草甸、盐碱滩,结合诗中所写萧关塞,应是盐碱地、沼泽化草甸之类地形,条件极为艰苦。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说的是自古以来向往边塞征战,马上功名的人,多落得与“尘沙”共老的结局,此句颇多叹息,或有为他们惋惜之意。“幽并客”字面上是在幽并做客的人,幽州并州从来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接壤之地,所以在诗中“幽并客”指的是以到幽并戍边、博取沙场功名的人。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那些即使与“尘沙”共老的“幽并客”不屑于去学那些市井中的游侠儿,只去互相炫耀自己的坐骑。“游侠儿”在汉唐多指在街市上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流氓无赖。“矜”是自大自夸的意思,“紫骝”是名马的代称。
此诗从写景入手,很有慷慨之意,而通过尾四句“幽并客”与“游侠儿”的对比,又有一种悲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