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現在编集太行中草药故事第三集。使我们更加熟记太行山区的中草药名称,以及药物的作用。以便我们出游,漫步山岡,采集野菜时碰到或見到某种花草,认真辦认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我们能夠掌握一部分中草药知识和性能,可能会在某个場合下,施展一下自已认识中草药的才能,解决患者突如奇來的身体某处不适,显現出认识中草药的功效。
有一次我们数人出外游玩,途经高窑河村,返山到达窄门,在山沟里走着崎曲山路,日渐中午由于天气干燥,一同志突然流鼻血,经卫生纸填塞鼻孔,仍流血不止,可我们在这无奈之际,发現山坡处長有地榆的中草药,采来叶子搓揉后塞入鼻孔,稍停片刻,鼻血竟止住了。
大家想一想,在那大山深处,既没有村庄,又没有水源,如何处理流鼻血之人,要返回市里也得几个小时的时间,流血过多是要休克的,在大山能夠中草药的作用,随时可解决危难之中。
人常言学点知识艺不压身,有些不起眼的小草,小花,都可起到人们预想不到的效果。
现讲一个家里可盆栽的一味中草药,(紫苏)
紫苏,亦称紫舒,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宽胸之功,治外感风寒内兼湿滞之症尤其适宜。古人常把紫苏叶当茶饮,紫苏梗理气宽中,胃脘胀闷,不思飲食,以及安胎的功效。紫苏子具有抗血栓的效果,常服紫苏子对提高记忆和視觉有良好的作用。
紫苏叶还是一种很好调味蔬菜,作酱菜,泡菜,加点紫苏叶可去腥防腐的作用,别具一格的香味,炒菜加点紫苏叶可提鮮增加食俗。但不能和鲫鱼一起食用。
故事
传说,有一年名医华佗,在江南某地区河旁边上采药,无意中发現一只:獭:吞食了河边的一条烂腐鱼,突然在地上打起滚来。后来,只見水獭慢慢沿着河滩艰艰的爬着,爬到一片紫色的草丛前,可能是由于饥饿就吃起紫色草来,过了不久,水獭竟站起耒无事了。
华佗心里想着那紫色草能解鱼毒,水獭才会好起來。
华佗采药回去后,去了一家客栈住宿,巧迂一群年轻人正在喝酒比赛吃螃蟹,时到半夜,听到吃螃蟹的几个年轻人,大喊肚子痛。情急之下,华佗了想年轻人是中了螃蟹毒,突然想起白天那解鱼毒的紫色草来。那草既能解鱼毒,想着也能解螃蟹毒。处于医生的职责,救人要紧,叫店里几个年轻人去采那紫色草,返回立即煎汤给中毒年轻人服下。过了一个时辰,年轻人的肚子不痛了。
华佗为了记住这能解毒的紫色草,服了能让人舒服,就起名叫紫舒。天長日久人们就流传成紫苏的中草药了。
再讲市区绿化带,公园里处处种植的观赏植物,:天冬,麦冬:是人们治疗疾病的常用中药。麦冬具有滋养清润之品,养阴生津而润肺,养心神除烦热而安神,滋润肠燥而通便,治肺热燥咳,痰粘阴虚痨嗽,喉痒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养阴润肺茶,沙参3G,麦冬6G,桑叶3G,加密适量,开水冲服,可滋阴润肺延年益寿。古称不死草,秦始皇时为長生不死,曾派五百童男童女到东海神州,去采撷麦冬不死草。
天冬亦是太行山区的中草药,但分布稀疏,西村乡黄岩村东沟有此中草药,其它山区窄门,刘根村东沟亦有分布。
故事
相传,麦冬,天冬,本來是天上两个仙女。大姐天冬,干练手巧性格爽直胜于妺妹,小妹麦冬文静秀气,貌美并喜欢用淡紫或白色的花朵装扮自己。
姐妹俩在天上看到人间,虚痨热病的病魔,到处作恶行兇。致使人间百姓,面黄肌瘦,燥咳吐血,口渴便秘,死者众多,十分可怜。姐妹俩十分同情百姓疾苦,决心下凡人间解救百姓疾苦。大姐到我國东南,西南,河北,山东,甘肃的山谷坡地,密林灌木丛中生根落户。小妹麦冬就在我国的秦岭以南,浙江,四川一带的溪边林下安家落户。
姐妹俩出没在偏僻地带,与那些病魔作斗争。姐妹虽然都能赶出肺胃阴虚,肺胃燥热之魔。又根据姐妹俩的性格有所侧重,大姐天冬对火燥二病魔的清除力度大于妹妹麦冬。小妹麦冬性格文静力弱,但清除心中燥魔不在话下,姐妹俩同心协力,消除病魔死无葬身之处,保护人间百姓世代安康,作出世无前例的贡献。
天冬,麦冬,都有滋阴润燥之功效,在选用治疗上是有偏重,但在方剂里二药配合应用,作到水火既济加强了药效。
現叙述一下,山区多見的,人称洋桃柳,:五加皮:称香五加,北五加皮,其药性,辛散苦燥,温通有毒,药力较强,入心肝肾,善祛风湿,强筋骨,治风寒湿痺,强心利水而消肿,心衰性水肿最宜,小便不利,药用其根上的皮。
故事
香五加皮,称北五加皮,其作用祛风湿强筋骨优于南五加皮,制作药酒时不宜用北五加皮。
相传,古时候南北五加皮还没有明显区分。有一个叫张医仙的郎中,在湘南一带行医闻名遐迩,南方多阴邪水湿,雨水较多,该地区居民嗜好烟酒,因此,得病者风湿病较多。
风湿之邪易阻气机,重浊粘滞,趋下为重,病程长预后不佳。外感湿邪,常見恶寒风热,汗出身热不退,四肢缮怠,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湿浊内阻肠胃,常見胸闷不舒,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不利等症。
張医仙所治的病人中,八成都患风湿邪气,该地区郎中虽多,但張医仙凭借多年的从医经验,疗效独居首位。风寒湿邪病人较多,張医仙治邪多选用防已,秦艽,豨莶草,五加皮等药。当时,治风寒湿多流行药酒调养各种慢性疾病,張医仙常利用晚上或其余闲暇时间调制一些药酒,同时亦指导病人自行配制药酒,针对风寒湿邪张医仙常加入五加皮以加强利湿功效。
当时南北五加皮尚末区别,张医仙平时配制方剂所购买的五加皮为南五加皮,而有一次当地五加皮暢销,药商就购進一批北五加皮,:香五加皮:張医仙购進这批五加皮后按往常调配药酒,並照常给病人服用。
一周过去了,大量病人前耒复诊,皆称病情並未好转,並有病人饮用药酒后出現心慌,气短等症,張医仙並不知问题出在那里,令病人停服药酒,重新调制发药给病人煎服。
张医仙闲下来便考虑这次问题出在那里,明显不是药方问题,因为以前都是本药方配制,並未发現过类似情况。
又过了几日,处以煎药服用的病人又前來复诊,其中有大多病人称病情並未好转,依然有病人服药后出现心慌,气短不适,还有一些病人並未按时前来复诊。
張医仙再三考虑,问题肯定出在购進这批药材上面,而这期间的药材,都是按原药材购進,並未换过药商,唯独五加皮吃紧时,是北方的一个药商来兜售的五加皮。張医仙重新购進当地药商的五加皮,二者作对比研究,他发現购進北方五加皮也有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但其有毒性,这就是所说的香五加皮,多禁用调制药酒。
药物的应用虽同是一种药,但产地不同其药性是有很大差别的,只有行医多年的医者会懂得这些药性。
讲述一下太行山区常見一种婦科用药,:益母草:貝有辛散苦泄,主入心肝经,活业化瘀,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善治经产诸症,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肤痛,小便不利,水肿,疮痈肿毒,跌打损伤,皮肤痒疹,近年研究治疗冠心病亦有功效。
故事
在远古夏商时期,有一贫婦李氏,在生孩子时,留下瘀血肤痛之症,她的儿子都长大成人了,可她病始终没有治好,体质越來越虚弱,儿子劝她求医治疗,李氏伤心的说,咱们家连隔夜粮都没有了,那有钱治病哪!
一天,儿子想出了一个办法后,便急匆匆走出家门,他在十多里之外,找到一位采葯老人,向老人诉说了自已母親的病苦。那采药老人一听喜上眉稍,说:你母親的病我能治好,但需纹银十两,大米二十斗。儿子忙说:钱粮不成问题,只要你能治好我母親的病,報酬好说,儿子忙问,那你什么时候采药治病呢?采药老人却说:这个你就别问了。明天早晨你带着钱粮来取药便是了。
这天刚刚接近黄昏之时,那采药老人便扛着锄头,背着药篓悄悄地進了山。李氏儿子也蹑手蹑脚地跟在采药老人的后面,見采药老人在一个山坡上停下耒,挖了两把草就急忙走了。李氏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立即找到那采药老人挖药的地方,借着月光,看到的竟有一种叶呈手掌状开着淡红色花和淡紫色的草。他赶紧将自已带来的口袋打开,用手挖了很多这种草,连夜回家去给母親煎汤喝,七天后,病情大有好转,再喝七天后,瘀血消除了,疾病逐渐痊愈。
后来,李氏儿子就用这种草给很多乡亲们治好病,乡亲们为感谢李氏儿子治病,也为有此孝心为母求药,就把这种草叫益母草吧,这种中草药一直流传至今。
讲述我们春夏之季,常吃的果实,:杏:杏中核:苦杏仁:这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山区杏树繁多,杏熟时有些地方,杏落满地,人们吃不完这些杏,让路过行人,或山上游玩人们,尽情的吃杏,但必须留下杏仁,以作中药用。
杏仁上能降肺气以止咳喘,下能润肠燥以通大便,善治多种咳喘与肠燥便秘,近年来研究发現亦有坑肿瘤的功效。
自家吃杏仁时,将杏仁砸开取核用滚水焯后,放入凉水浸泡二天,没有苦味时可拌食,是一味很好的凉菜。生食有毒。
故事
在三国时期,吳国有个隐士,叫董奉,隐居庐山,日为人治病,不取分文钱。凡是耒乞医治病而痊愈者,重症病人令植杏树五株,轻症病人植杏树一珠。数年后计植杏树十万余珠,郁然成为一片杏林。董奉,自称董仙杏林,买杏之钱一自衣食费用,其余部分接济贫困乡亲,故有杏林春暖誉满杏林之称。后人以杏林称颂医家名称,也就成了中的医代名词。
明朝翰林学士,辛士逊夜宿四川青城山道院,梦見黄姑授其健身益寿秘方。方中令每早上食杏仁七枚。辛士逊常年照此服食杏仁,至老年四肢轻健,心力充沛。
可見每味中药都有它的特殊功效,如能常年服用会起意想不到的效应,但人们往往不能坚持,而半途而废。
作者,三山, 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