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只是想说,《解忧杂货店》绝对不是什么廉价的童话,它是一部认真的作品,
这本书并非是东野圭吾惯常写作的推理小说,只看故事简介,它确实更像一篇童话,为了治愈而生,然后以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为卖点。但实际上它所想要表达的远比“解忧”要深刻得多。
这本书总的来说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为主旨的,在这部作品当中所有的角色人物形成了一张关系网,没有任何一个角色是孤立存在的。然后就是灵活多变的时间轴,以三个小偷偷窃后逃入浪矢杂货店意外的收到了一封来自1979年的咨商信件开始,整个故事以这家解忧杂货店为舞台拉开了序幕。随着人物、章节的切换,作者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历史舞台,构建出一个立体的场景。读者一开始可能会在转换中感到迷惑,然后开始好奇,一步一步探寻,随着线索越来越多,事情的起承转合也越来越清晰。到最后,行文轨迹再一次回到那三个小偷身上的时候,你终于明白了,一切都是不可逃离的因果。
当文章结尾,三个孩子被感化,敦也说出“不知道,但我决定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的时候,我嘴里一边说着“真是老套的对白。”却同时止不住地落泪了。对白老套是真的,因为我已经看过无数次关于感化与救赎的故事,这算不上高明,也并不新鲜。但是感动也是真的,那一刻心中的温暖,是如此的真切且具体,令我无法忽视。当然,这一切都是源于作者对整本书的经营。他没有试图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去打动你。而也正是这句话令我明白,一句对白只是一句对白,仅靠一句话是无法hold住全局的,哪怕它再出彩。因为一部小说中,重要的不是某一句话,而是每一句。
虽然这不是东野圭吾惯常写作而被大家熟知的推理小说,但行文的套路依旧是典型的东野圭吾式。变动的时间轴,逐渐出现的线索,引领读者亲自去展开一幅画卷。另外,对于人性的解读,以及人类情感的经营与转化,东野圭吾向来都完成的非常出色。就如同《白夜行》给我惊艳一般。其实,《白》的故事主线十分简单,就是一个小男孩为了保护自己喜欢的女孩而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这个悬案使警察追踪了数十年,若按一般本格推理小说的写作套路,这个故事老套的不能再老套了,根本难以引发人们的兴趣。但是,《白夜行》将所有的行文改变了方式,从头至尾男女主角都不曾正式登场,整个故事都是第三方视角,是警察眼里的样子,双方的同学,朋友眼中的样子,所有的的情节都在营造一种情绪,但是都是在不知不觉间的,这本来就是东野圭吾最擅长的事。所有的话他不说,而是由你自己去想,所有的泪人物不流,却由你来流。
当然,这样精巧别致的结构及布局,主要还是源于作者这些年来兢兢业业地写作本格推里而积累下来的经验与经营出的思维模式。但若仅论本格推理,东野与那些古典流派的大师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的。但这一点也正好成就了他,东野很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他并不强求那些推理技巧,也并不旨在写作出一部旷世的本格推理小说。而是将关注点聚焦在,社会与人性上。这也是最容易令读者产生共鸣的。在细腻的观察背后,再加上对于结构及叙事方法的巧妙构思,就足以牢牢地牵引住观众,使得情感在最高点淋漓尽致的释放在读者心中。总而言之,东野圭吾是一位非常聪明的作家。
具体到本书就是这样,一开始从文案,基本上就可以将故事看个完整,它主要的看点就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救赎。但当故事的帷幕,真正被拉开,我看到的并不只是一个扁平的故事,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这与东野圭吾的创作历程有关。当年以《放学后》一举成名的东野圭吾辞去了工作独自上京,然后就经历了十一年默默无闻的本格创作生涯,再此期间因为作品销售惨淡,所以东野入不敷出,在日本推理小说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职业的小说家就是专职写作而不被允许从事兼职,所以那段时间东野圭吾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窘迫的,几乎需要忍饥挨饿,才能勉强度日。但物质上压力远不及精神上的痛苦,这种几乎拼尽全力也无法成功地压抑也使得东野对于自己产生了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天分,所以,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期限,如果自己仍无法突破就放弃写作这件事。但是,这长达十年之久的苦心创作生涯,终究是不会白费的,当他切实地被残酷的现实浸润过,所有的创作技巧就成为了养分,这样的化学作用在他的身上悄悄地发生了作用,东野的创作方向开始慢慢由本格转向了社会派。这时他迎来了他事业的高峰——1999年的《白夜行》,一经发售,销量瞬间突破百万册,书中的人物及故事结构在当时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可谓是东野圭吾里程碑式的作品,自此,东野流的创作风格基本奠定,之后发行的作品如《单恋》、《秘密》等都是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东野圭吾俨然已是一为畅销作家。但直木奖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结,所以他在创作上从未对自己放松过要求,他就这样一直持续努力着,直到2005年《嫌疑犯X的献身》问世,横扫日本三大权威推理小说榜单,其中的情节感动了无数人。这本书也终于摘下了当年的直木奖桂冠,自此,东野圭吾也真正站上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顶峰。而他对于这本书的评价是“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故事。”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莫名的有种想流泪的冲动……他的真诚,执着与努力真的令我十分感动。
再说回这本书,他借书中人物——浪矢杂货店的老板浪矢雄治之口说,那些来咨商的人是“内心有洞”需要填补。所以,这是一部满怀真诚,想要去填补人们心中空洞的作品。因为那一封封充满烦恼的信是真实的,那一封封绞尽脑汁后的解答也是真诚的,这是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但如果说前来咨询的人获得安慰与救赎是意料之中的事,那么,解答别人忧虑的人(无论是浪矢父子还是那三个差点走上歧途的孩子),他们反而从那些曾经的咨询者那里获得了相同,哦不,是更大的力量与救赎,这一点就整成为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是相互的且无法切断,人与人之间的作用力也是相互的,但救赎和治愈这种东西终究是源于自身的。只要你真的想要获得积极与正面的幸福,你总会自己找到方法!
然而,之前读东野的小说,我还不曾注意,直到读到这本《解忧杂货店》,大概是将近结尾的时候吧,我猛然发觉……照理来说这样一本直击心灵的治愈系小说,怎么会,竟然,没有心理描写?是真的没有。再读回去,他以往的作品,至少是在白夜行之后的作品,几乎是不出现心理描写的,他就像是一个冷静的旁白,克制地说着故事,通常是借人物之口,只讲故事,不谈感情。所有的感情不应该在书中发生,而是应该在读者心中发酵。
(这一点和村上春树就截然相反,村上的创作是向内的创作,他只写自己,并能引发强烈的共鸣。当然这是外话,以后写到村上了再说。)这种叙事方式也是东野流的一个重要特征。
他宁愿使用大量的白描去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也不愿意用文字去形容他的悲伤。这才是生活啊,生活不可能剖开一个人的大脑,或心脏让你去看,即使你看了,也什么都得不到,因为这与你无关,你无法产生共鸣。共鸣这种东西永远是原生的,人无法体会自己没有经历过一切……
村上的高明之处是他明明写的是他自己,却可以让每个读到的人都以为是看到了镜子。而东野圭吾则用了最直白的方式,将别人的故事摊在你面前,造一个便利精巧的走道,由你自己走进去看看另一个世界……就如同叔本华说的那句话“人的面孔比人的嘴巴可以说出得更多,更有趣,人的嘴巴只能说出思想,而人的面孔可以说出思想的本质.。”
最后,《解忧杂货店》在我看来是一部无比认真的作品,东野圭吾的治愈,不是毫无价值的童话或者小清新,它是基于了解之后的同情,是无比真诚且严肃的,所以,足以成为指引迷途羔羊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