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本书讲的道理非常接地气,让你有种看懂套路恍然大悟的感觉。
『损失厌恶心理』
让我想起以前在美国看到一家餐厅老板智慧的经营法:
在繁华的纽约大学附近有两家餐厅,离得不远,但是生意差很多。
第一家在自己家的广告牌上写着:付现打折。
刷卡——6元/快餐;
现金——5元/快餐。
另一家在收银台显示屏旁边再加贴了一张很小的告示,注明:刷卡需要额外收费。
现金——5元/快餐;
刷卡——6元/快餐。
告示很小,因为店主知道人们不喜欢附加费。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两家餐厅味道装修都差不多。但是人们看到这两种不同的表达后却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反映,大多数人和你我一样,都愿意选择前者。
当消费者认为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非“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会非常敏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聚光灯效应』
有一段日子,莫名其妙的喜欢买鞋,每一次都会买三四双出来。现在明白那时候是抽哪根筋了。哪位聪明的售货员用的就是聚光灯效应。
每一双鞋她都特别真诚的说很多有意境的话,比如:
“站在高跟鞋上,才能看见真正的世界啊”
“哇塞,这双鞋简直就是为你做的,你看,它太适合你的脚型了,它多配你的肤色,配你的发型,配你衣着品位。。。”
“你这样出去,保证你全公司的人,身边的朋友,都会被你那漂亮的脚型和这双鞋吸引了,超高回头率啊。。。巴拉巴拉巴拉。
也很佩服她让每一双鞋像有生命一样,都能说出不一样的特色。
图片发自简书App
『替代性报酬』。
在深圳,空气不是太差,一直没有买空气净化器的想法。就因为发现一款黑科技,可以运用人工智能,用手机app远程遥控,预测和警报家里的污染环境的空气净化器,在你回家前可以净化好家里的空气。
于是本宝宝就毫不犹豫的花了7000大洋买了这个人工智能的净化器,天天开着睡觉,感觉就它懂我。
如果你还在头疼销量不涨或者是开发客户遇见瓶颈,用以上三个点子思考一下,现在拼的是创意,不是打折!
当我们可以熟悉运用这些经济学原理,除了能有正确的消费观外,还能逐步养成独立性思考的能力。
参考书目:《买买买时代的行为经济学》[日]木瓜制造
点点滴滴积累,好好爱,慢慢写,喜欢就关注我多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