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读书恐怕是世人心中最常见的词语,请问有人没听过读书的吗?只要是正常人,都听说过读书。世人都知道读书的作用吗?我想从小学生到古稀老人都知道,我们小时候都听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是为什么,真正书读好的人为什么这样少?
以前常听说寒门出贵子,而现在也有寒门出贵子,可是寒门出贵子的几率越来越少,这是什么原因?寒门家贫,孩子接触书本少,父母多是文化素质低,没有往读书这方面引导,现在大学生也不分配,所以导致“读书无用论”广为传播。这样下去,肯定读不好书,所以众多人走上社会后悔不已,后悔当年没好好读书。
其实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活到老,学到老。没读好书的人,也不要太后悔,现在也来得及。东北有位知名作家姜淑梅,六十岁还一字不识,然而她退休后开始学字,七十六岁开始出书,现在已出版多本书籍,所以说读书永远不晚,今天我们就简单谈谈读书。
一、多读书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书读多了,见识也就多了,我们便会有自己的主见,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让自己谈吐不凡。当然读书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时间长了便有腹有诗书气自华。
大凡知名人士都特别看读书,并且很多人都有读书规划。任志强从1985年起,每天坚持读六万字,三十余年从没间断;俞敏洪在三个月内读了60本书,平均每月20本书。这些名人都是读书的受益者,正是因为多读书的缘故,让他们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英国文学大师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大家都知道教员从小就热爱读书,一生到逝世书不离手,并且他读书很杂,既有中外小说、散文、诗词、马列名著、军事、哲学、经济学、历史、人物传记等等,很多都是跨学科,世人都不知道他读多少万本书,只要有空闲他就读书。正是通过读书他写了军事名著《论持久战》、哲学名著《实践论》及《矛盾论》、诗词名著《沁园春·雪》,岂不正好与培课所谈不谋而合。
二、读好书
在这个世界,书的品种太多,作者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的人生也有限,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性读书。读哪些书好呢?经典名著,对自已有用的书籍。
先说经典名著,既然是经典名著,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书,书写的特别好,读了以后受益无穷。比如说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可以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增加我们的斗志,让我们大开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让我们从中学习许多生活技巧,给了我们许多经验教训,让我们少走弯路。
比如说经典《论语》,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庄子》一书,让我们领悟到语言的魅力,丰富生动的句子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读经典,对于我们知识转化很快,这就是为什么众多人喜欢经典的原因。
说一下对自己非常有实用的书籍。我们在生活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方面的书籍对我们很实用。比如有些朋友口才不太好,就想提高一个口才,让自己能言善辩,那就读《演讲与口才》,好好了解学习、交流。再如有些朋友习惯不好,想改变坏习惯,那就读读《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于养成好习惯具有极大的作用。
三、书读好
我们读书目的就是为了实际应用。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读了许多书,学了许多知识,而是没有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应用成果,那你读这些书作用就不大。把书读好,就是把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工作中去,取得非凡的成绩,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中有不少人学历比较高,书也读了不少。在实际工作却没有干出成绩,很大的一部分是生搬硬套,不注重客观实际,不懂变通,导致自己不被重用,工作中没亮点,缺少业绩。
我大学期间,有一位校友叫李玉,学的是建筑设计,学历是硕士。他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也算是高学历。当他进入一家建筑设计公司时,领导甚是欢迎,可是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对他颇有意见。他设计的图纸没有灵性,缺乏创意,更多倾向于死搬硬套,直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
我另一校友,也是李玉的同学王刚,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他进入另一家建筑公司。在公司中他积极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然后进行借鉴,从而把别人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成果。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与总结,不断克服自己不足之处。很快他设计的图纸新颖、富有创造力、并且简单易行,很快成了公司的主要设计师。
所以说我们读书,千万不能读死书,把书读透,进行灵活运用,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多分析,多总结,切忌生搬硬套,这样就达到我们读书的目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工作中进行学习总结,相信我们读书的成果很快就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