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另外几位的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意思是:打算清新洁寂却从未清静离俗,说是要看穿识透又并非真正超脱。可惜啊,本来像金玉一样高贵,结果掉入污泥浊水中。
妙玉在全书中可以说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
妙玉原是仕宦(就是“当官的”,这里是谦虚的说法,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或者“公仆”)人家的千金小姐(到底是谁家的孩子,因无交代,无从查考),打小便出家为尼(三岁时父母双亡,无奈,入寺。其遭遇有些像黛玉)。贾府建造大观园后,妙玉受王夫人之邀入住栊翠庵。她才华馥郁,心性高洁,于是招人怨恨妒忌;她美丽聪慧,品味高雅,不料竟陷入污潭泥渊无力抗争。
一个出家人,本应“六根清净”,却始终与贾府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四十一回里,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一群人来到栊翠庵喝茶(贾母熟门熟路啊),“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奉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juan,清洁,过滤后)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
看这不该出家人有的精细奢华的用度,观那妙玉与贾母的熟络程度,细品妙玉一句一笑的热情态度,你不觉得在贾母面前,妙玉根本没把自己当成出家人吗?
特别有趣的是,后来宝玉也来凑热闹,妙玉见了宝玉忙说:“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茶吃的。”朋友们有没有觉得妙玉的多此一言,有点欲盖弥彰?联系后面李纨罚宝玉去栊翠庵乞红梅(第五十回),宝玉“答应着就往外走”,李纨怕有什么闪失,忙命下面的人跟着,黛玉说“不用,有人了反不得了。” 看到这里,就比较清晰了:大家都懂的——妙玉与宝玉、黛玉并称为“三块玉”,这关系可不是一般地好哦。
冷艳清高自以为看破红尘是惜春的翻版,命不遂愿于是独卧青灯古佛旁,又成了惜春的榜样。
按照黛玉不“戴”玉,宝玉非“宝玉”的曹老手法,妙玉当不“妙”矣,这既是在预示妙玉结局不妙,也是在说“此路不通”。吃斋念佛就能安享太平了吗?NO!你想多了。于是,妙玉悲惨无奈的结局,让曹老自己都迷茫了:敢问路在何方啊?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
意思是:神鸟凤凰不巧生在衰败的年代,认识她的人都羡慕她的机敏才智。谁料想她从一开始恪守妇道到执掌权威,最后被休被嫌弃,等到再回金陵时,会哭得更伤怀。
“凡鸟”合起来就是繁体字的“凤”(鳯),点明这是王熙凤判词的同时,夸赞她才貌出众身份高贵。要知道,“凤”为雄性,“凰”才是雌性,这应该是曹老在取名的时候有意赞叹王熙凤“巾帼不让须眉”。
“一从二令三人木”这个谜语让红学家们猜了很久,现在比较认可的说法是:
一从:刚开始的恪守妇道(三从四德的从),温柔贤淑;
二令:继而开始发号施令(既是对丈夫,也是对家族),显露才干,耀武扬威;
三人木:“人木”合起来是“休”字,既指后来反被贾琏休弃,也指王熙凤张狂到头,好命“休”矣。
“哭向金陵事更衰”一个说法是,王熙凤本是“金陵王”家的人,被休后,孤苦伶仃哭回娘家更觉悲哀;另一个说法是,此句暗示了后来王熙凤被押解回金陵指认(被抄没的)物产,于是得以再回故地,眼见得物是人非,繁华凋落,遍化云烟,倍感伤痛。两种说法都可。
全书用在王熙凤身上的笔墨,那是相当滴多(恕不一一例举了),一个见风使舵,口齿伶俐,精明强干,贪妒狠毒的凤辣子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贾母和王夫人的偏爱、袒护和信任中,王熙凤得意张狂,为所欲为,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真的是:
欲壑难填始作俑,财权名利全落空。
在最得意忘形的时候,因为一次偶然,王熙凤难得地发了次慈悲(接济刘姥姥),结果种下善缘,救了她的心肝宝贝一命。这就引出了下一个人物出场: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意思是:权势衰败,不要再提什么富贵,家道没落沦亡,不必攀什么亲戚。只因偶然接济过刘家妇人,碰巧(巧儿)算遇到了救命恩人。
对,这是巧姐儿的判词。
巧姐儿从小体弱多病,凤姐说她“时常肯病”,恰哈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七,便觉不好(古时候的人们认为,生日与节气或节日重合的人,不好养活),于是请刘姥姥给取个名。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败火’的法子,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儿,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脂砚斋加评语:“一篇愚妇无理之谈,实是世间必有之事。”意即“一语成谶”。
后来贾府败落之时,在前半部书里“有头有脸”的主子们,开始疯狂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直至骨肉相残,巧姐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亲舅舅王仁等人合计卖入妓院的;反过来,在前半部书里几乎没什么印象的小人物们,小红,茜雪等,眼见得贾府内“树倒猢狲散”,依然仗义出手,与刘姥姥等人合力将巧姐儿救出,最后,板儿娶了巧儿,一呆板一灵巧,组成了安安稳稳的绝配(互补型甜蜜婚姻标准版本),也算是“不幸中之万幸”。(“巧得遇恩人”的“巧”字是一语双关,既是“碰巧”,也指“巧姐儿”)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意思是:桃李在春风中开花结子,然后凋残,到头来谁又能比这盆兰草荣耀。冰清玉洁的品性实在没啥可妒忌的,还不是成了人家茶余饭后的一句笑谈。
这是在写李纨,以及她的儿子贾兰(贾府后来唯一可以算是光宗耀祖了的人)。
李纨是荣国府长孙贾珠的妻子,金陵名宦之女(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小时候的李纨谨遵父命,信奉女子应以纺织女红为要(所以叫李纨,字宫裁),只不过把《女四书》,《烈女传》等读读,识得几个字罢了。
《女四书》是旧时教育妇女的四本教材统称,包括宣扬三从四德的《女诫》,明成祖用以教育宫中妇女效仿古圣先贤的《内训》,专为女子训示及定规立节的仿造《论语》而写的《女论语》,“贞妇烈女”及“贤妻良母”的事迹摘录集《女范捷录》。为什么详细说明李纨读过的书?这可不是简简单单“识得几个字罢了”,因她所受的教育,我们不难理解,正值青春妙龄的她,何至于心如死灰得那么坚决。
贾珠死后,李纨全身心培养儿子贾兰,不但督促他苦读圣贤书,为将来的科举考试做好准备,而且有意识地安排他练习武术,希望儿子能文武双全,后来贾兰果然不负母望,中举做了高官,李纨也因此被加封诰命夫人(明清时期,一品至五品官员称为“诰”,官员的夫人即为“诰命夫人”。李纨夫逝从子,沾儿子的光被封为“诰命夫人”,又说明贾兰后来的官职确实不小)。这些对李纨来说得来不易很金贵的“名”,自以为很了不起的“号”,甚至觉得这是别人会妒忌的“好命”,不料想竟都是他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最后一位的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意思是:虚幻的风花雪月之情如此深浓,免不了滥情的人相互遇见而引发淫乱。不要说那些不争气的怪事都出自荣府,其实最初造成祸端的却是宁府里的人。
关于秦可卿,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很多,后期的“幻曲”,我们还有很多内容要介绍,即便如此,仍然解不开一个疑惑:曹老为什么要这样写秦可卿?一个兼美的,幻化了的美艳无比的神奇女子(仿佛是来抢宝钗和黛玉风头一般),一个矛盾的,让睿智老道的曹雪芹先生都不得不删了又删改了又改的角色,她在《红楼梦》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全部判词到她这里戛然而止,这个谜一样的女子无形中做了全体钗册的总结,又可见其在书中的重要程度。
这个出生卑微,却深得贾母赏识的女子,真的是让人琢磨不透。
说她“重要”吧,在全书中,她只说了不到十句话,而且小说开局刚过十分之一,她便“退场”了;
说她不重要吧,试问还有谁的死会让宝玉难过得吐了血?连北静王都屈尊来参加她的葬礼了,请问,还有谁配得上这样的荣耀?
(北静王,名水溶,有的专家考证,他是乾隆的一个儿子,叫“永瑢”,曹老在取名时“永”字去掉一点,“瑢”字拿掉一竖,即为“水溶”;也有专家考证,他是康熙的一个儿子,叫“允禧”,被称为“北靖王”的,与“北静王”仅差一字,但读音完全相同。好吧,不管他是谁的儿子,起码说明一点:北静王是皇帝的儿子,即王子。现在,知道怕了吧?)
这样一个重要的神秘的艳丽的可怜的奇女子,终归还是草草去了,给我们留下了太多耐人寻味的谜语。曹老说,这一切看似要怪荣府,其实缘起宁府。不论荣宁,总是贾府。那就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起慢慢地深入破解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