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2021年的第一瓜,不是半藏森林发文,不是明星离婚,而是郑爽张恒代孕事件。
沉寂了很久的同学群,听到这一消息之后,立马炸开了锅。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张恒发了一条微博,说是自己在美国照顾两个孩子,此后,记者联系到了他的朋友,朋友提供了两张出生证明,一个是内华达州人口出生证明,另一份是科罗拉多州人口出生证明。
大中女童的出生日期为2010年1月4日,母亲姓名Shuang Zheng,年龄28,父亲姓名Heng Zhang,年龄29。
而科罗拉多州人口出生证明显示,男童出生时间为2019年12月29日。父母姓名与女童父母姓名一模一样。
这下震惊了整个娱乐圈。
而张恒提供的那一段录音,更是实锤了这件事情。
不仅代孕,还弃养。
代孕这一件事情本身在我国是违法的行为。在美国,这个是合法的。
但是弃养这一件事情,在美国的法律下,视为违法。
这两项罪名,足以让人十分气愤了。
郑爽是如何做到这么极端的呢?
从依恋的角度来看,郑爽有焦虑型依恋人格。
之前她和张恒参加一档真人秀节目,两人出现问题时,张衡对这个问题不理不睬。而郑爽怕失去他,一直想要去讨好他,从而压抑自己的情绪与需求,而自己的委屈无处释放。
这一种人格与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也许是自幼离开家庭,也许是从小被父母冷落。所以一直渴望被理解,一直被爱。
这像极了我青年时代。
那个时候我做什么事都害怕出一点错误,因为坐错了会被狠狠地惩罚,所以会逼得自己做的很完美。
我生活在一种严谨的氛围里。
不能做错事,不能说错话,作为一个女孩子,必须有女孩子应该拥有的特质。比如,不能表现自己。比如,不可以开任何玩笑。比如,成绩一定要优秀。
但我怎么会是这样的人呢?
我向往自由,我喜欢开玩笑,我为什么一定要成绩好?我凭什么不可以表现自己?
不知道为什么作为一个女生就一定要有特定的标准。
回忆那些年,我一直在压抑自己真实的人格。这些条条框框,像一只无形的手,把我按在地上,无论用多大力气,我都起不来了。
直到大学,经历了四年时间。我终于有了改变。
我现在能够忍耐别人对我的嘲笑与奚落,能够在团队任务中主动担责,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能够独立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打破了那一些条条框框,不用再在乎别人的看法,我活得更加自由。
如果你也有这一种人格,或者你有拥有这一种人格的迹象,我想给你3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多交朋友
那个青年时代主要是在我高中的时候,那时我的世界里只有学习。
由于我的高中禁止使用携带手机,所以我们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
我的世界里只有一个教室,我的宿舍还有饭堂,有的时候还会去操场跑一跑步。
而大家都在忙于学习,所以能够认识的朋友也只有班里的几个人。
我们只能努力以考取好成绩。
上了大学,我们不再有固定的教室。
我们不仅能和同专业的同学交朋友,我们还可以认识别的学院的别的专业的,甚至是学长学姐学弟学妹。
有时我们出去兼职还可以认识不是一个学校的朋友。
这些朋友在跟我聊天时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我开始知道女生可以不用只好好读书,还可以喜欢看动漫拼高达;女生可以在学校不用很乖。也可以在课堂上与老师顶嘴,可以对生活中的不公平抗议;女生可以不用很完美,有时候犯糊涂也无可厚非。
这四年下来,我认识了非常多的朋友。他们性格迥异,但是都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看法。
他们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也不会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
于是我开始向他们学习,遇到问题我会向他们求助。
渐渐地,我释放了自己的天性,展现出自己真正的人格。
我发现其实一个人不完美,才是真实的自己,也会让别人觉得真实。
多参加校园活动
到了大学,一切的时间可以由自己支配。
我这是因为这种自由。我们得以见更多的世面,参加更多的活动,交更多的朋友。
在大一的时候,我还是保持着原有的观点,只知道好好学习。
大二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交换生的机会,在父母的鼓励下,我踊跃的报了名。没想到最后被录取了。
那时是我第一次离开省。
我踏上了去北京的飞机,又惊喜又害怕。
学校老师的帮助,同学的热情与室友的团结,让我很快融入了这里。
那三个月里,李宇春来到我们学校做讲座、第20届北影节开幕、茶博会的举办,让我看到了多元的生活。
交换结束后,我开始对生活充满了向往。
我加入学校的新媒体部门,与朋友一起出去做义工,参加省赛校赛与市区举办的活动...
即使有时候策划写到三四点,我也依然感到充实。
对于一个比赛,全力以赴怎能体会到它的精彩。
不管是小组分工型比赛,还是个人的比赛。我都是要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负责。
毕竟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大笔奖金呀!
既然这样,我也不能回避问题了,更不能依赖别人。
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想,往前冲,我要拿第一,我要拿钱。
聆听来自各方的意见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些事情你认为自己做对了,但是其实别人并不这么认为。
我是一个嘴巴比较直的人,有些话说出来可能会伤到别人。
比如大一刚进校园的时候,我跟一个同学走在一起。
那个时候我其实加了她的微信,但是我实在对不上谁是谁。
我当场问她,你是谁呀?
她有点生气了,她告诉了我她的名字并跟我说,你这样很没有礼貌。
但其实我自己是没有意识到的。
那时候我向她道了歉,安慰她说好的,我以后记住了。谢谢你的提醒。
从此,我在跟别人发消息的时候或者谈话的时候总是会先了解到对方的名字。接着讲述自己的问题。
这样一来,沟通的效率提高很多。别人也对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当然像她一样的朋友,我身边还有。
她们总是会在适时的时候提醒我,而我只用照着她们所说的去做就好了。
我想,不仅要听从他们的建议,重要的还是要珍惜这样的朋友。
我像一粒沙子,而大学的时光就像一个贝壳,四年后,他把我磨成了一颗珍珠。
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怕。
人活在这世上,谁不会遇到点困难?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所以鼓起勇气,勇敢的面对每一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