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我的时间”或者是“你的时间”。当你在陪孩子的时候,你满脑子想的都是他占据了我的时间,他占用了我原本应该工作的时间,只要“分别心”一出来,你是不是特别焦虑?这种焦虑的情绪并不能帮助你快速地解决与孩子之间存在的问题,反过来焦虑的情绪会让你更加痛苦。
事实上,正念的方法就是告诉你,这一切都是你今天的生活。当你在陪孩子的时候,你就认真地专注于孩子;孩子休息了,你就去专注地工作;包括你陪老婆逛街等等,你时时刻刻都能够保持正念。
接下来笔锋一转,就进入洗碗的环节。你们在洗碗的时候会想什么?
当你在想着赶紧洗的时候,你觉得你享受了洗碗的过程吗?没有,你没有享受,你在期待着它早点结束。但事实上你洗碗的过程是不是你人生的一部分?它应该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的焦虑和你的痛苦能够让你不洗这个碗吗?不能。用佛教的话讲叫“因缘注定”,因缘注定今天晚上这45分钟你得洗碗。所谓保持正念,是要求我们洗碗的时候就只是洗碗,也就是说在洗碗的时候,“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
什么叫作保持全然的觉知?你们试一下:当你的手摸过碗边,说,我正在洗这个碗,这个碗正在变得越来越光滑。然后我能够觉照到我的存在,并且能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这就叫作正念,这是正念的奇迹。
如果我们洗碗的时候只想着接下来要去喝的那杯茶,或者要赶紧加入朋友们的聊天或者游戏,或者去看一部喜欢的电视剧,这时候你就会急急忙忙,特别想早点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洗碗本身变成了一件很令人厌恶的事情。你给你自己的人生创造了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实际上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能把这事想明白,你就知道,当你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的时候,你就没有活在当下。我们站在洗碗池边,几乎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洗碗是个很简单的修炼吧?那么再往大来说,我们看看吃饭。《中庸》里边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说古往今来有那么多人吃了那么多的东西,“鲜能知味者”,很少有能够知道那个东西的味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因为我们吃饭的时候在想着“待会吃完了去哪儿、要干什么”,想着“咱们赶紧吃,别耽误事”。
你本来想享受一顿大餐,但是大餐上来的时候,你做的第一件事是拍照,先拍照发到我的微博上、发到微信上,给大家秀一下。你的注意力根本没有在这顿饭上,而一行禅师甚至要求你的注意力要放在每一口味道之上。你如果能够了了分明地,在吃每一口饭的时候都能够感受到食物的味道,这就叫作修炼正念。
这个修炼为什么对我们会有帮助呢?一行禅师有一个学生叫吉姆,是个外国人。吉姆有一次跟他一块儿出差,两个人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分吃一个橘子。吉姆的表现是什么呢?很正常,咱们吃橘子时剥开一瓣放在嘴里,正在吃的时候,手去剥另一瓣,又准备放嘴里。在他还没有吃完这瓣时,他又准备去掰下一瓣橘子。这时候一行禅师就对吉姆说了一句话,说:“你应该先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这一句话说完以后,吉姆才惊觉自己没有保持正念,没有处在正念的状态。
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叫作真正的吃橘子。这和洗碗的修炼一样。吉姆后来因为经常搞反战游行进了监狱。吉姆进了监狱以后,禅师就给他写了一封信,信里边说:“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
换个角度想,坐在监狱里和坐在这儿有什么区别?区别太大了。在监狱里你不自由,哪儿都去不了,你觉得被束缚了,很痛苦。但是这个“坐”有区别吗?事实上你会发现这个“坐”没有多大的区别,是什么令我们变得更加痛苦呢?高晓松那天写了一篇文章,说他刚进监狱的时候,他最不敢看的是看守所门上的小窗口。只要一看那个小窗口,内心就无比焦虑,觉得特别痛苦。因为你心中怀有一个期待。你怀有这样的一个期待,你在向往外部的世界,你在想我原本应该在外面,那样我该会多开心。这种念头一旦产生,你的正念没有了,你就会变得特别痛苦。
因此一行禅师告诉吉姆说,你坐监狱的时候,就要像我们当年吃那个橘子一样,每一口都能够感受到当下的感觉。这无非也就是找一个地坐着,找一个地躺着。所以《正念的奇迹》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遇到任何问题,都要让身心收敛到自己体内,让自己知道自己此刻的状态是什么。
我讲了两件事,一个是洗碗,还有一个是吃橘子。对于我们来讲可能是等车,可能是航班延误,可能是开一个无聊的会。你可以保持正念,你可以让自己专注在当下,这一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