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汤君健·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来源:得到APP
制图:Bella Zhang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17 培训调研
怎么培养员工?要先搞清楚你要培训什么内容,也就是做好需求调研。
不要只问员工本人,而要调研五大对象:你的直属上级、培训对象、课题专家、人力资源经理,还有其他利益相关方。
不要只会问培训对象,“你觉得需要什么培训?”,而要挖掘出制约员工出业绩的真正原因。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18 培训发展
要让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需完成两个任务:
第一,找到正确的培训方式。根据是公司特有的,还是行业普遍的;是专业技能,还是通用技能,来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第二,找到培训效果的正确衡量方式。用“培训结果行为化、学习内容罐头化、产出表单流程化”这三个步骤,让你的员工发生绩效行为上的改变。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19 经验萃取
用四步完成经验萃取,搭建出好流程。
1)萃取优秀的员工经验,找到“输入和输出”。
2)统一交付标准。
3)工具化承接落地,流程要变成文件,变成工作指南。
4)以客户为导向,打破部门墙。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20 持续优化
本讲介绍了如何用结构化思路,三步完成问题拆解。
第一步,用SMART法则把问题描述清楚。
第二步,对问题做结构化拆解。
第三步,不要急着一步到位,先做最小可行性单元,逐步迭代。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21 考核下属
牢记这个KPI设计口诀:“资深员工重结果,初级员工重过程;兼顾多快和好省,调节权重来达成”。
另外,不是所有工作都适用KPI来进行考核,可以根据企业文化是结果导向还是长期主义,是成熟业务还是创新业务,进行绩效管理模式的选择。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22 考察下属
绩效管理,既要有考核,也要考察下属。胜任力模型这个工具,可以帮你避开考察最容易遇到的三个陷阱:
第一,考察有明确的标准,不能光凭感觉。
第二,考察标准要具体到行为层面,不能只是贴标签。
第三,考察需要载体和工具,这是一道证明题,需要员工用真实的事迹来证明自己。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23 价值规范
价值观很重要,因为它可以规范员工行为,在遇到分歧的时候找到判断的抓手。课程分享了在“知”的方面,要做好翻译和排序,讲好故事。在“行”的方面,要学会把价值观嵌入“选用育留”的每个环节中。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24 文化打造
在制度之外,还要做好文化建设,根据团队的情况,把“朋友的团建”、“队友的团建”,以及“战友的团队”做到位,让团队拥有真正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25 人才梯队
建一个有效的人才梯队,要学会使用三个工具,需要一套组合拳,分别是:“人才九宫格”、“两级管理制”以及“人才校准会”。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26 人才盘活
该如何盘活高潜力的下属?
第一,要有入池标准和出池标准,并和团队沟通清楚。
第二,人才池要以项目为导向,把高潜员工放到项目上做项目负责人,是培养他管理能力的最好预演。
第三,要跟员工做充分的沟通,抓好三个沟通窗口,讲清楚四个沟通要点。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27 团队学习
绘制好学习地图,包含三个要素:关键挑战、分层学习目标和交付物证明。当然,要用好学习地图,还要抓好三件事:攻关小组、学习制度和学习氛围。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28 商业意识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管,中层一定要从职能思维转变成商业思维,用三步打破部门墙:
第一步,非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要搞清楚公司业务的价值驱动因子都有哪些。
第二步,业务部门负责人,要学会找出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联合KPI。
第三步,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要制定部门间的记分卡,并做季度回顾。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29 战略思维
中层管理者需要拥有战略思维,要做长期战略规划。战略一页纸工具“OGSM”,也许能帮助你:
O-愿景,是描述你团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G-目标,是对愿景成功的具体定量指标。
S-策略,是为了让目标实现,你要思考“赢在哪”和“怎么赢”。
M-指标,是定量地把策略实现的过程描述出来。根据“SMART”的原则,进行具体、可测量的描述,定义清楚何时、何人为这个指标负责。
#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30 自我突破
定期给自己制定一张“管理日历表”,把各种管理动作,锁进日历里,通过管理时间,掌握收放自如的管理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