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暑必伤气耗津,而多传变
暑令炎热,感而病者多正气先虚,既病之后,汗多而津液耗伤,气津蓋虚,故王氏立清暑益气法以治气阴耗伤者,如见证明确,每效如桴鼓。
五、因势利导,使邪有出路
芳香化浊,清暑泄热,宣导分别为治暑令时感大法,受病之后,必须因势而利导之,一从肌表外达,一丛二便分导,故先哲告诫“暑当与汗出而止”,即此意也。
六、善用汗法,慎用汗法
暑症不得过汗,过汗者耗伤正气,但感受暑凉,不发汗则肌表固密,邪无出路,热不能解,固而要善用汗剂,暑为阳邪,忌用辛散以发汗,暑令用汗剂,药量需较平日减三分之一,虚人要更少一些,所谓慎用汗剂也,另一方面,汗多者忌用固表敛汗之品,所谓“暑当与汗俱出勿止,暑热外透,则汗自止矣。如见症久而面色苍白,虚汗淋漓,脉虚肤冷者,又当别论。
七、不见虚寒或阳气欲脱,忌用温补
暑病初起,可见到脉象细小无力,神情困疲,每系暑湿挟痰浊遏阻,清阳不升所致,不能误人为虚寒而用温补,可用疏化宣泄之剂,脉自起耳,惟见舌色唇色淡白,冷汗淋漓者,方可用之。
诊余随笔
1、外感失治易感为内伤痼疾
外感和内伤,在疾病的过程中,往往相互成因,临床辩证每多外感和内伤证候交错互见,不易明辨,一般素有内伤宿疾者,每固正虚卫疏,易抬外邪,医者若只重视宿疾而忽于新感,早期失宣透之机,病情迁延,正气日虚,成为内伤痼疾。例如:素有肺虚劳损,复感客邪,身热汗多,干咳喉痒,医者若执劳多阴虚,热必潮热,汗必盗汗,重本轻标,致邪恋不解,渐至络损血溢,不可收拾,又如产后感邪,证见寒热头胀,纳呆肢酸,医者若执产后多血虚血瘀,忌表忌清,虽有外邪,不敢宣解,贻误非浅,又如风寒袭肺,早期多见喉痒干咳,音出不扬,若执干咳音嘶,多系阴虚,药用滋阴润肺,每致邪无出路,久咳成痨,又如有些患者虽感外邪,但不察觉,只诉头晕乏力,纳呆肢酸,医者若不详加分辨,每易做内伤劳倦论治。上述例子,不胜枚举,同样的内伤之病,如作外感论治,也会招来不少危害,前人有云”用药如用兵,兵多诈,病多变”,医者领证,必须四诊合参,全面地分析邪正虚实,标本先后,才能不为假象所迷惑。
2、盗汗与寐汗
方出有"阴虚盗汗,阳虚自汗“之称,临床所见,除肺结核患者寐时汗出,以阴虚见证为多外,较多患者的寐中出汗,并不一定市阴虚见证,如外感热病之后,卫分已疏,余邪未楚,身热不清,寐时正气稍复,托邪外达,汗随之泄,这是邪正交争。正胜邪却之像,不可以阴虚盗汗论治。自汗也不一定属阳虚,凡不用解表药而自己出汗者,统称谓自汗,是病邪外达之象,也不宜过早用益气固表药,否则反使邪恋不解,病情迁延。因此,我认为外感热病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寐中汗出,可称为“寐汗”,来区别于盗汗和自汗。
盗汗与寐汗治则应加以区别。盗汗有阴虚见证者,可用养阴清热止汗法,如沙参、麦冬、白芍、鳖甲、料豆衣、地骨皮、牡蛎、浮小麦、糯稻根、红枣等,寐汗如辨证系风热者,用轻清泄邪,以桑菊饮加减;如辩证系风寒者,用调和营卫法,以桂枝汤加减;如邪已少,而卫分不固者,可用玉屏风散为主加减。
治疗盗汗和寐汗有一个单方,屡经试用,确有效果。方用鲜桑叶七张(如无鲜者,可用霜桑叶6至9克),水煎一小杯,清晨服下,连服7天为一疗程。
又乳婴儿寐中出汗很多,甚者衣被尽湿,有一验方。用桑叶6克,料豆衣9克,甘草3克,红枣4只,煎服,可连服四、五天。
运用芷象学说知道哮喘的临床治疗
芷象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部分,它包括芷腑的生理和病理学说,长期以来用以指导临床的辨证和治疗,实践证明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多年来,运用芷象学说关于脏腑属性和相关的理论来指导治疗哮喘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芷象学说认为肺为诸脏之华盖,主一身之气,司清肃之令,外合皮毛,内司呼吸,开窍于鼻,其变动为咳。六淫之邪,最易倾肺,故称之为“娇脏”。
哮喘主证为咳嗽痰多,哮鸣气急,是呼吸系为主的疾病。本病的病理变化,不仅以肺脏为主,并涉及脾肾等脏器,后期每累及心脏。芷象学说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脏腑之间是相互制约而有相互关联,脾虚则不能化生精微,上输于肺,肺虚不复,必累及心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而使喘促更甚,肾主水,肾虚则水饮分泌失常,上射于肺,又会导致痰多咳喘加甚。
哮喘成因,大都由于反复感冒或感染,失于宣透,邪郁肺系,使肺之清肃失行。日久肺气受伤,毛窍不密,对外界气候变化及其它因素的刺激,异常敏感,稍一感触,即发哮咳。因此本病患者,每年深日久,不易根治。临床所见,哮喘早期急性发作时,每呈外邪客肺,肺气失宣证候,盖风雨寒湿之邪,入侵人体之途径为皮肤、孙脉、络脉而肺脏,肺经受邪之后,痰涎之患。因邪不达则咳不止,痰不祛则喘不平,外邪初感,风寒为多,宣透之品应以辛温为主,未见热象,忌用凉润。近人治咳,喜用薄荷,川贝等辛凉润肺之品。如成药中含有薄荷油者,服后喉头有冰凉之感,虽起一时缓解咳嗽之效,但咳嗽起初,风寒内着者用之每会起留邪之弊;川贝治咳,一般适用于内伤痨嗽及久咳不止,外感咳嗽,非所宜用。
前人对哮喘之治,寒喘有三幻汤,小青龙汤,热喘有定喘汤等方剂,应用得当,确有良效。但都是急则治标之方,不能杜其根本。哮喘患者大都“本虚标实”,由于正气虚则易于感邪,正如《内径》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旦感邪之后。其病机转变为“虚处受邪,其病多实”,邪正虚实之辨,标本先后之治,是治疗哮喘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先祛邪,后扶正,也就是“发时以治标为主,平时以治本为主”,运是大法。但决不能只治标而不顾本,或只扶正而不及标。上已述及,本病患者大都呈本虚标实,但因人而异,青少年患者以偏热为多,中老年患者以虚喘为多见;新病多实,宿恙多虚,正由于虚实互见,治则每须标本兼顾,才能收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