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于老三来说,并不是那种大家眼中的快乐天堂。相反,老三从上幼儿园以后,就逐渐的对幼儿园感到失望透顶。
那时候也才4、5岁那样子,老三就从老师那里感受到了头一次为人的窘迫和不公平。那时候幼儿园会每周五发大红花,每次发大红花的时候,都会在外面围观很多家长,场面不要太热闹。
大红花对于那时候的老三而言,就是荣誉的象征。老三很渴望得到一个大红花,好回去和家里人炫耀。但老师从来没有发过给她,或者有时候快要结束的时候,给她一个最小的几个中的一个。
终于有一次,老师开始发大红花千说,这一次的大红花以听写排名来发,老三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都闪着光。因为她听写几乎每次都是第一。
等到周五那天,老师开念的时候,老三期待极了。老师说,听写95分以上的手举起来。于是老三将自己的手举的高高的,生怕老师看不见似得。
老师说从高到低开始发红花,原本以为她会是第一个,但老师念了隔壁家的小朋友,也就是她的小伙伴的名字。没念到老三,她心想,没事儿,老师手里还有很多大红花。
每当老师老师说手举高一点,让我看看谁的小手举的最高。为了让老师能看到自己,老三激动的将身子从靠边处往另一边倾斜,举起自己的双手。
可等到大红花都快发完了,最终也没有老三的份儿,老三失望极了。那是她第一次觉得受伤到极点。要知道那时候的大红花可是荣誉的象征,老三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荣誉感的人。
期待多高,突如其来的落差感就有多大。她低着头失落的自己一个人走入了那条红砖城墙下的小路,没有人知道那一天对老三而言意味着什么。
似乎红砖城墙也像一种压力,随时要倒下来压着老三。老三开始思考,为什么老师明明说按照分数来但却每有发给自己。老三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件事成了她心里的一根刺,每每想到都觉得刺痛。
老三想不明白的时候,就在想是不是老师嫌弃她家贫穷,所以从来不发自己最想要的大红花。她实在无法理解老师,于是摇摇头,懒得想了。
幼儿园成了老三最讨厌的地方,一度连老师都不想见到。她开始欺骗自己,不就是一个大红花,有什么了不起,又不能证明什么,心想我以后的能力又不需要一个大红花来证明。
可天知道老三多想要一个大红花。那次老师说话不算话以后,后来的几次老三心里抱有期待,希望老师能将这份荣誉给她,到后来她开始自我暗示,不重要,没什么。直到最后,老三的心已经麻木了,她不在期待老师给她小红花,老师发的时候她也毫不在意了。
就这样,整个幼儿园时期,老三也没得到什么大红花,她似乎真的不需要老师给她的小红花作为荣誉了。
但伤害一旦形成,便是不可磨灭的。更何况是一个几岁大的孩子。多年以后,每当想起这个环节,老三都泪流满面,心里一阵刺痛。
有一位老师点出了她的问题,你看你既然很想要大红花,为什么不自己去面对问题,去给老师说,自己很想要那个大红花,为什么老师明明说了按成绩排名来却不发给自己。
又或者问问老师,自己这一次没得到,那下一次自己要怎么做,怎么改进,才可以得到大红花。
可你恰恰选择我了逃避,自己明明很想要却选择了逃避和欺骗自己,最后将自己当成了唯一受害者。
这些话可能对于那时候还是个几岁的孩子而言,尚且艰难。但对于多年以后的老三而言,却是醍醐灌顶,她回想自己一直以来对待事情的态度,基本都是属于逃避状态,一如当初面对大红花事件的潜意识选择。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选择逃避问题,接着把自己当成唯一受害者,暗自神伤了很久。但事实是你真的是受害者吗?有没有可能你也是问题的触发者?凡事必有因果。
多年后,在老三上高中后,幼儿园老师说出了当年不发给老三的大红花原因,是因为老三太过骄傲自大,不懂谦虚。
我们每个人,在面对事情都时候,都不可能是单独的受害体,一定是触发了什么,然后反弹回来给自己反馈。
希望你做一个勇敢的人,勇敢一些,去成为解决问题的那个人。